下载此文档

“内卷化”与“闯关东”移民潮的形成与演变[著]孙百亮.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2  学界观察
“内卷化”与“闯关东”移民潮的
形成与演变
□孙百亮 12
(1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
2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内容摘要】在清至近代山东地区,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在技术
和制度变革长期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过剩的人口不能有效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
生产开始走上“内卷化”的道路。“内卷化”具体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粮价上升、贫困化
加剧、职业结构分化等经济社会紊乱现象就不断加剧。在农业生产“内卷化”惯性的驱
动下,大量的贫困的人口四外谋生,最终导致了“闯关东”移民潮的形成和不断扩展。
【关键词】内卷化;闯关东;移民潮。
【作者简介】孙百亮,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2007级博士研究生。
黄宗智在研究华北小农经济的过程宗智的“内卷化”理论虽不完美,但它有力
中,论述了“内卷化”理论,其基本含义是指地解释了清代以来华北地区的人口压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快增长的人口与“闯关东”移民潮的形成的原因。在“闯关
不能有效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只能过量东”移民潮中,山东移民构成了“闯关东”
地投到农业生产中,靠深化耕作增加产出移民的主体,本文拟以山东地区为中心对
以维持生存。“内卷化”增长不是通过技术“内卷化”与“闯关东”移民潮之间的关系做
的改进,制度变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一番研究,以揭示“闯关东”移民潮形成与
的,“内卷化”的增长伴随着的是单位劳动演变的深层原因。
力边际报酬的递减,是一种“没有发展的
增长”。黄宗智还认为,人口压力常使冀—一、人口过剩与“ 内卷化”的
鲁西北平原贫农农场劳力的边际报酬降形成和加深
至雇佣劳动工资和家庭生计需要之下,使
[1]
174 小农经济逐渐变成一种“糊口经济”。黄清朝初年,政府的招集流散、取消“三
“内卷化”与“闯关东”移民潮的形成与演变
饷”加派、“更明田”等措施,使山东经济和间山东的耕地由 74,133,665 亩扩展到
人口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从顺治十八年到 92,526,840 亩,增加了 18,393,175 亩[7]。
康熙二十四年,山东人口数由7,038,948口由于受地域范围大小的限制,土地的垦
增长到 8,443,892口[2]。康熙时宣布“盛世殖不能无限的扩展,到乾隆时期,山东地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3],使人口增长摆脱区的易垦地基本垦殖完毕,但人口仍在快
了赋税的束缚。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的速增长之中,传统的农业社会难以容纳大
经济政策,取消人丁税,使山东人口猛增。量新增的人口,势必造成人口过剩,反过
从雍正二年到乾隆三十二年,山东人口由来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过剩与
11,391,000口迅速增加到 25,634,000口, 否并不取决于人口的绝对数量,它是与一
四十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多[4]。虽然乾隆之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相联系
后山东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人口数量的。传统农业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技术停
仍居高不下,总数仍在增加。到光绪二十四止不前,生产力发展缓慢,人口增长缺乏
年,山东地区的人口

“内卷化”与“闯关东”移民潮的形成与演变[著]孙百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rl21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