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刻板行为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刻板行为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性行为,广泛存在于智力落后和自闭症儿童中,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一名自闭症儿童,在平时的课堂中有严重的玩手的刻板行为,不仅影响到了自身的学习,也对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莫大的干扰。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改善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必由之路。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刘**,男,八岁,一年级学生,剖腹产,出生时未发现异常,两岁时发现有异常后,三岁时做过干细胞移植手术。爸爸妈妈离异,现有姥爷姥姥、爷爷奶奶共同抚养。平时喜欢卡通动物小熊,喜欢鱼多趣小零食,喜欢吃桃子;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较好,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性格腼腆,胆小,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不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手部感觉能力迟钝,肢体动作不协调。在平时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用手轻敲桌子的玩手刻板行为,甚至有时候整节课都在玩手。现阶段每周有两节的感觉统合训练康复课,两节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康复课。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在一节数学课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刘**回答问题很积极,等过了十分钟后,刘**开始自己出现轻敲桌子的玩手行为,一会,其他学生看到后,开始学习他轻敲桌子的行为。
案例二:在一节游戏课上,在玩投球游戏时,他自己坐在位置上,又开始了玩手的行为;让大家自己玩积木的时候,他自己堆积木堆得特别好,等表扬过他后,他很开心。
案列三:在感觉统合训练课上,老师拿小刷子对他进行感知觉敏感度训练时,等刷他的手时,他很开心,然后对老师说:“我喜欢你用刷子刷我的手”;他还喜欢拿按摩球。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他手部感觉迟钝,他喜欢对手部有刺激的东西,说明他玩手的行为是在寻求手部的感官刺激。
四、具体训练策略
结合孩子寻求手部感官刺激的情况,我尝试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辅导:
(一)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Dr,jean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于1972年系统提出来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听,触,味,嗅)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将她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她们需要的活动。针对孩子手部感知觉迟钝的问题,感觉统合治疗师为她设计了按摩球、羊角球、海洋球池、阳光隧道的训练项目。每2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训练一个小时,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得到训练,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改善。
(二)提供替代行为支持
替代行为则是给孩子接触她所喜爱的其她物品或行为的机会。在长时间和孩子接触中,我清楚的知道他最
自闭症刻板行为个案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