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陈子昂的《感遇》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陈子昂的《感遇》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登幽州台歌》慷慨深沉如云海,绝唱千古,传诵神州。它出自唐诗坛杰出之革新者陈子昂手。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诗,同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遇》诗,乃陈子昂感奋之作,虽各首风格相近,类似组诗,但从其思想内容看,绝非一时之作,也非为一事而作。这三十八首诗的内容主要抒写诗人平生遭际及因之触发之感想,“尽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杰出”。。这里,试论陈子昂《感遇》诗之产生因由、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成败得失。



陈子昂《感遇》诗,乃当时时代之产物。
陈子昂处于武则天当权在位的时代。武则天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女皇,执政期间固然有选贤用才、巩固贞观时期之成就――统一与强盛国势等功绩,但也有使用酷吏、施行暴虐政治、搜括民脂民膏、沉缅纸醉金迷生活、不修边陲战备致使突厥屡次侵扰庶民遭殃之过失。
据卢藏用《陈氏别传》与宋祁《新唐书•陈子昂传》等史料记载,陈子昂生活在一个矛盾错综复杂的时代里,开初他的才能曾为武后所赏识,参与朝政,对此他是怀着感激心情的;后来因政见与武后相悖,不愿明哲保身,多次上书直言劝谏而被疏远,免去官职,身陷冤狱。政治上的挫折,宦途的灾祸,使陈子昂对武氏政权开始有了清醒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即对时势由希望变为失望,对武后由有好感变为不满。身心的受摧残凌辱使他终于发誓归隐山田、永不入仕。他痛苦而坚决地唱出:“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这样的心曲!他的一生终极,竟惨死于武氏爪牙之手。
我们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陈子昂所处的时代,酿成了他一腔壮志无法酬、满腹经纶无处施,终于负屈含冤而死的悲剧,这提供了诗人创作诗章的题材,促使他的《感遇》诗应运而生。



陈子昂《感遇》诗,体现了其文学观。
初唐前期,诗坛盛行齐梁绮丽柔靡的诗风。后期,号称“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不遗余力地摆脱齐梁形式主义诗风的影响,他们虽有成效,却未能完全冲破牢固的藩篱。陈子昂扛起了革新的大旗,在《修竹篇序》里明确地提出了他的文学观:提倡“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一味追求形式与技巧、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的齐梁诗风。他写《感遇》诗便是用来体现自己这种文学主张。
这些《感遇》诗风格质朴雄健,与阮籍采用曲笔揭露时弊、厌恶现实、流露忧谗畏讥与遁世思想情绪的《咏怀》诗相类似。但只要细加比较研究,则正如锺惺所言:“《感遇》数诗,其韵度虽与阮籍《咏怀》稍相近,身分铢两,实远过之。”这些《感遇》确远胜过《咏怀》,尤其是在诗人笔锋敢于揭露朝政与社会弊病之程度上,在体恤民生疾苦敢于为民代言方面,即在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性与人民性方面大大超过了阮籍诗的内容。下面,我们试论《感遇》怎样正视反映社会现实、大胆喻讽朝政的。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用夏贺良的谶文不能挽救西汉的倾覆,王嘉的谶记不能挽救前秦灭亡两个典故,揭露了武则天等人提倡谶讳之学的欺骗性。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主要采用夸饰、反诘法,斥责了武氏劳民伤财,不惜大规模地雕制佛像,建造佛寺,借此愚弄黎民百姓的所作所为。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日眈瑶池乐,岂

读陈子昂的《感遇》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sqcpza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