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散打和空手道的区别.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散打和空手道发展史都不是很长,他们同属新兴的搏击流派。是否,也可以说他们是竞技体育的一种形式呢?因为,他们毕竟有比赛的规则的限制,毕竟不是完全开放的无限制全接触格斗形式。从竞赛规则角度讲我觉的散打的规则更为开放,可以击打头部,可以使用快摔,甚至,有些比赛加入了膝技 和肘技。那么空手道的拳是并不允许击打头部的,这样,可能对拳法技术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但,空手道的特有的技术,又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和观赏性,比如因为限制了摔的使用,对抗就更加激烈,一些独特的技术得到了使用和发挥,如舍身技 等。
   从技术角度上看散打的拳法因为没有限制都头部的击打,显得技术更丰富更细腻一些,腿法技术因为可攻击的范围更大击打的点更多,规则主要是以比分判断胜负,所以较为细腻。例如,小鞭腿的使用。会使运动员更隐蔽快速清晰的得分。但正因为规则的不同,空手道更注重打击的能力和功力。所以,空手道的功力应该比散打更为强大。虽然,近几年的散打和空手道的交流散打赢的比较多些,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散打就一定比空手道强。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因为体系不同 ,规则不同,那么训练的重点也不同,所以,不具备可比性,除非制订更为合理的更适合双方的规则。二,空手道没有派出真正的高手。我想这也是空手道会想通过交流来了解散打的一种策略吧。
   从文化上看,空手道在秉承传统空手道基础上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而,散打却多少显的没有根基,文化背景较为弱式。我并不是说散打没有文化背景(散打背后是具有悠久的历史的中华武术),只是说在推广和建立体系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空手道在推广时十分注意本土文化的宏扬和体系的完整性。如,道服 礼仪 传统的型(套路)。而散打欠缺的也正是这些,由于,这方面的缺失,散打就只能更趋向一种体育竞赛形式。
从大众防身训练来讲,空手道无论是在训练和实用上就更为简单和直接,便于普通人的推广和训练。而散打在实用上会更强大,但是,由于技术要求更规范和细腻,所以,普通人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一些,还有就是武道文化的缺失(如传统的礼仪教育),内容的不丰富(如果能结合一些套路的训练也许会好些),也会失去一些武道爱好者的吸引力。
散打又称散手,在中国历代素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由于这种对抗多用擂台的形式,所以在中国民间还被称为“打擂台”。然而,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他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人认为空手道是中国明朝时期由陈元赟传入日本的;还有人认为是几百年
前到中国福建谋生的冲绳人,在福建习得中国拳法后带回日本的;也有人认为,空手
道并非来自中国,因为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在原始发展时期必定有人与人,人与兽的
搏斗,这种搏斗就是日本空手道的萌芽……但据有关史书记载,空手道是由冲绳岛上
古老的格斗术和中国少林拳法传入日本后结合而成的。由于空手道的技术核心来源中
国,因此早期称为“唐手”,即中国拳法之意;1922年5月冲绳尚武会会长船越义珍赴
1935年船越义珍大师发表了《空手道学方式》一书,唐手正式改名为空手道。
散打比赛规则
(一)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规定的拳套、护头、护齿、护裆、护腿、赤脚穿护脚背。
穿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

散打和空手道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