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消极因素分析
摘要:在综述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消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消极因素的意义:一是增强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性的需要;二是强化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需要;三是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13-02
一、有关认同和道路认同的理论
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来自于拉丁文idem,其意是“相同”或“同一”(the same),英文的“identity”有多种含义,如认出,确认,认明,认为同一或使一致,认为……一致(with)等,其本意是“身份”,既包括客观的一些相似或相同的特性,如相同的身份、相同的表现等,也包括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关系。埃里克森认为,认同就是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形成的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界定,是自身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以及与其他同类共享一些本质特征,就是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所发现的差异、特征及其归属感。
西方学者对政治认同研究的贡献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其一,提出了研究政治认同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其二,提出了政治认同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比较方法、系统方法、实证方法等。国内学者对政治认同的基本概念、理论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本文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政治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而道路认同的研究应当从影响其认同的各种因素开始,从认同教育的角度看,研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消极因素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消极因素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冲击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冲击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1988年,西方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预言,到20世纪末,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不久,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东欧原执政的15个共产党,有10个丧失了政权,广大非执政的共产党力量锐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的挫折。一时间,西方舆论和资产阶级人士欣喜若狂,纷纷预言: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社会主义要从世界上灭亡了,21世纪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苏联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一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带来严峻挑战,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挟经济科技实力加速推进全球化,并且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历史上的政策失误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发表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讲话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消极因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