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鸦胆子是一味有名的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对它都有提及,有清热解毒,截虐,止痢等作用。今年来对它的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发展更加快速,其新的药理作用在不断被发现。本文通过了对鸦胆子的生物学特征,药用价值,繁殖方法,种植技术等进行阐述,简述其现在发展的进况。
关键词鸦胆子繁殖技术大田管理药用价值
前言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树的果实, 在中草药文献中, 始载于清代《纲目拾遗》, 别名: 老鸦胆、鸦蛋子、雅旦子、苦参子等。鸦胆子性寒、味苦、有毒, 含鸦胆子苦素、鸦胆子苦醇、鸦胆子武、鸦胆子诚、鸦胆子酸等。鸦胆子种仁含鸦胆子油5 0 % 以上, 有抗阿米巴、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治鸡眼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制成鸦胆子油乳, 注射用鸦胆子油冻干粉和1 0 %~2 0 % 的鸦胆子i m , 用来治疗癌瘤。
生物学特征
鸦胆子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2 ~ 3 m , 当地最大树龄1 0 年以上, 枝干灰白色, 全株被黄色柔毛。叶为羽状复叶互生, 叶长3 0 ~ 3 4 c m , 小叶7 ~11 片, 对生, 长卵状披针形, 小叶长8 ~1 0 c m , $ 4 - 4 . 5 c m , 边缘有粗锯齿。花为圆锥聚伞花序, 腋生, 雌雄异株, 野生采集的种子后代雄株约占6 0 % , 雌株约占4 0 % 。果穗长5 ~1 6 c m , 每果穗着生2 0 ~ 5 0 个果, 可自花受粉, 花极小, 绿黄色。雌花萼片4 , 三角形, 花辦4 , 披针形, 子房由4 心皮组成, 下部被花盘包围, 花柱下弯, 柱头长尖形。雄花序长3 0~4 0 c m , 雄花萼片4 , 披针形, 花辫4 , 线状披针形, m m , 着生在花盘下方, 花盘4 裂。果为核果, 卵圆形, 顶端略向一边突出,成熟果黑色,2- 4 个簇生, 果皮光滑, 纵经8 ~1 0 m m , 横经
5 ~ 6 m m, 千粒果重2 0 Q g , 晒干后8 0 g , 种子卵形, 淡白色或淡褐色, 有网状隆起纹, 前端较尖, 气味特异。种仁乳白色, 富有油性, 味极苦, 可人药。花期3~ 10 月,
4 ~ 8 月为盛花期,采果期8 月至来年3 月, 成熟期1 5 0 ~1 6 0 d ’果实晒干贮藏。新
梢灰绿色, 发枝力强, 分枝少, 年生长量为6 0 ~1 2 0 c m , 幼树鄉粒, 腋均触一跳无营养枝。生长在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主产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干燥成熟的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两头稍尖,长6~10毫米,直径 3~7毫米。表面灰黑色,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网纹,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外壳质硬而脆,破开后内向灰红色或灰黄色,光滑而油润。内有黄白色种仁,呈卵形,长4~7毫米,直径3~5毫米,外包抽皱的薄膜,富有油性。无臭,味极苦。质坚、仁白、油性足者为佳。
繁殖方法
组培与快速繁殖
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
芽诱导培养基:MS+6-+ mg/l
继代培养基:MS+6- mg/l+ mg/l
生根培养基:1/2MS+ mg/l
上述培养基中均加入30g/l蔗糖和5g/l琼脂,
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40-6
鸦胆子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