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这节课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倡导探索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未来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并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我应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画图研讨,理解分数意义的工作效率,实践《分数工程问题》新方法的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分数工程问题的研究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和整数工程问题里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求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的应用题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的只是工作总量在题目中没有给出,也没有直接给出各自完成任务的工作效率,只知道各自单独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从题目中引导学生发掘出三者之中的两者,特别是找出工作效率,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探究的重点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和的理解、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分数意义的再理解、再认识、再应用的过程。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异分母通分方法,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并且掌握了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能解答整数工程问题。而本节课主要是用分数来解答工程问题,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解题中遇到的不是具体数量,有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教学方式: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工程问题的特征及解题思路,不是靠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概括,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和掌握的。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小组合作交流等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展示、板演的过程,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手段:探究与讲授
技术准备: 多媒体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准备题练习,帮助学生回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工程问题,说到工程问题,大的方面你可能会想到:园林绿化、铺路、盖房、造桥、运货等工作;小的方面你可能会想到:如打一份稿件、做一批零件等工作,这些统称为工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工程问题”。在研究工程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你的身边就有许多工程问题,我们的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出示习题:
说出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式,并列式口答: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