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4《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老校说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3认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4体会自信素质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见过花吗?花都是草本植物,那你见过不开花的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上课伊始,看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文本,交流体会
1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3再读课文,把刚才不懂的词句多读几遍,仍然不懂的可请教周围的同学;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待会儿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师生一同解决。
三、理清思路,品读悟情
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哪个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找出后共同交流,并说明理由。)
2默读2~5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校长意味深长的话,孩子们又认真思考了老校长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关注文本中的人物,体会孩子们分析老校长的问题并且似懂非懂的语言、表情、神态的描写在表达文章中心方面的作用。)
3学生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在文中多次应用了比喻句。例如: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还有拟人句: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用这些说明方法来衬托老校长意味深长的道理。
(2)重点体会:老校长用“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作对比,说明不管生长环境优还是劣的花和草,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然后“以草喻人”,点明文章主题: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
(3)老校长的的语言:
“是的,孩子们,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无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指名读第4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1)重点引读:“无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2)仿照课文用“无论……都”说一句话。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老校长“以草喻人”的意味深长的谈话,让孩子明白成长的过程中,环境不是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也会像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一样开出自己美丽的花朵。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心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每个人都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并勇敢地走下去,一定会
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教学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