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子。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三年级“雄伟的塔”这一课中,我结合全世界各种塔的图片,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塔的各种不同功能,请他们发挥想像力设计出自己心目中高大雄伟的塔的形象,学生很感兴趣,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个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三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民间面塑”方面的训练,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普遍对面塑作品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面塑的历史和文化觉得陌生而枯燥,并急于玩弄手中的橡皮泥。我给他们放了精选的面塑视频,个个看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观看视频后,我当场用橡皮泥示范了各种捏法,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2013年10月11日(二)根据儿童绘画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个性心理差异,实施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形成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涂鸦到表象符号的形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到简单的情节构思,最后构成较为完整的画面,能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并能通过直观感受画实物对象,是一个复杂的智能发展过程,每个儿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我们只能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那种完全放任自由的方法对待儿童绘画是不可取的态度。怎样指导低段年级学生绘画一直是我十分关心的问题。好的学忆、想象、创作能力都得以提高,而且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二年级《小扇子》一课,我在教学生制作小扇子前,先通过扇子的文化背景和分类来使学生更好的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不好的方法只能给儿童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家长不应该把大人的想法强加于儿童, 使他们养成概念的画法,画画没有信心,总是表现出缩手缩脚,不相信自己,让他们感到绘画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负担。那么什么是好的学画指导方法呢?我认为从整体上看好的指导方法应是:结合儿童绘画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注重儿童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指导过程中结合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来进行。不能超越儿童的自身能力,如果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用成人的观点及标准苛求孩子,不仅会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削弱孩子正常绘画能力的发展,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童画,我们首先要了解各个时期的儿童画特点,了解这些对于指导儿童绘画显得十分重要。2013年10月18日(三)公开课反思-本课是小学二年级教材,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观察各种水果的形状和色彩,通过回忆感受水果的味道。难点是画出吃水果时的夸张表情与动作。在课堂上我出示大量好吃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回忆自己都吃过什么水果,都是什么味道,很多学生都能积极的说出自己吃水果的感受,并通过让学生上台大胆表演吃水果时的夸张表情与动作,锻炼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美术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我就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在游戏的形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小游戏环节,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和感受。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如果失去个性,就等于失去生命。”小学生的艺术创作也是一样。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多的学生愿意表现自己的思维与个性。我就让他们尽情的说,尽情的表演。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么画。只要是能张扬自己的个性,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甚至有一些是不符合逻辑和规则的。但是只要学生仔细的观察,用心的想象,所有的无规则的东西都是有趣味的。比如,后来有的学生说要画香蕉月亮、苹果房子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事物的美好想象,说明他们能积极的思考。我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还请他们讲自己画里的故事,给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美术课变得更轻松有趣。另外,我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在低段美术教学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新的美
小学美术教学每周一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