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枣庄市为例
学生姓名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年级 2012届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学习中心成绩
2013年2月15日
摘要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为例,首先在明确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其次,通过对枣庄这个我国东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理论和模式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自身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与枣庄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枣庄市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第1章前言 4
本文的背景和意义 4
本文的思路和方法 4
本论文的结构和安排 4
第2章枣庄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4
5
5
5
5
5
第3章枣庄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优势与目标分析 5
6
6
7
第4章枣庄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8
,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9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9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10
,带动城市空间转型 11
,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11
,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12
第5章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前言
当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之一,有60多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能源是国家的主要能源,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枣庄作为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仅计划经济时期,这里就给国家贡献了4亿多吨的煤炭。但长期大量的煤炭开采,致使这里的煤炭资源越来越枯竭,在实现持续发展、结构调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压力日趋增大。
2008年枣庄市人代会首次把城市转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枣庄通过实施“一个战略、三大战役”,“一个战略”即完成城市转型,“三大战役”包括产业转型、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在城市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枣庄,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基于此,本文从分析枣庄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随后找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其现行的经济转型策略、模式、对策,为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和谐进步,为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大量阅读资源型经济转型相关文献和查阅相关数据,确定了本文的写作思路:首先剖析枣庄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枣庄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优势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枣庄实际的转型途径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第一部分是前言,简要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枣庄这个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研究枣庄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优势和目标;第四部分为总结枣庄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建议和意见。
枣庄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006年探明,枣庄煤炭可采量不足6亿吨,这意味着,以年开采量3000万吨计算,不到20年,枣庄将失去原赖以发展的动力。目前,枣庄东部统配煤矿都已破产关闭,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寨子、安城、朱庄、官地等近 10处煤矿已于 1990年前关闭,田屯、枣庄、朱子埠、黄庄、木石、山家林煤矿相继于 1997、1998、1999、2001、2004、2007年关闭。预计到2015年前,陶枣煤田的大甘林、南石、防备、宏达、宏村、甘霖等6处煤矿将关闭。
农业基础地位较为薄弱,资源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欠发达,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充分。2009年,::,:,属于典型的重工业经济结构。行业发展环保压力大,抗经济周期能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枣庄市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