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摇篮——井冈山.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红色摇篮——井冈山
周卷
11月13日来到井冈山,对我来说是二次重游,但别有一番新意。首先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第一次来这里还未建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依山临水,耸立于挹翠湖旁,与茨坪革命旧址隔湖相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井冈山而建立的。馆名有朱德元帅亲笔手书,建筑古朴庄严,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当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庄严肃穆的展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的潇洒苍劲。那已经腿色而布满弹孔的,有镰刀和铁锤组成的图案的旗帜,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正是这镰刀和锤子的指引,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在这里,重温革命先烈们当年走过的峥嵘岁月。置身其中,我好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来到了80多年前的井冈山,那并不起眼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引燃全中国;正是这初始的革命根据地,虽经年岁月而历尽沧桑,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红色的摇篮,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凭着信仰,凭着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历尽艰难曲折、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将革命的火种燃遍全中国。大量的文物、图片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的灵魂;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不走进井冈山不知道它的内涵和伟岸,井冈山应该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肃穆、庄严的氛围不足以表达所有参观者对那些革命先驱的敬佩之情。井冈山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抱、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前有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坐过的大石头,以及屋后毛泽东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常青树,触景生情令人敬畏。这些都见证着一代伟人的足迹。屋里有一度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按原貌重新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野蛮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我们随着导游乘景区内的公交车前往黄洋界参观,汽车沿着逶迤的公路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旋转。漫山遍野那翠绿欲滴的翠竹和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还有点缀在它们中间那不知名的花草,俨然就是一个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翘首线车窗外观望。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沉侵在那美仑美奂的景色之中时,车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毛泽东主席那首《》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黄洋界保卫战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当时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去湘南,毛泽东率领一部分红军去桂东迎接红军主力,井冈山只留少量部队,造成井冈山红军兵力空虚。敌人乘我军主力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8月30日上午,湘赣两省敌军以四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上黄洋界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我守卫在黄洋界的我军在第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第一营营长陈毅安的指挥下,借助赤卫队和群众的支持,凭踞黄洋界居高临下的

红色摇篮——井冈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