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情概要甘肃,取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元代、明清以来),居西北要冲,地形狭长,地域辽阔,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25公里,河西200公里)。,大体是“三山、三草、两沙、一林、一田”,耕地面积6989万亩,居全国第11位,基本农田5821万亩。全省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拥有汉、回、藏、蒙等56个名族,东乡、裕固、保安3个民族为我省独有的少数民族。•甘肃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多属过度区过渡带,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从南到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年平均气温4-14°C,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均降雨量约300毫米(30-700毫米),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河西地区地表蒸发量大大高于降雨量,荒漠化问题突出,陇南地区泥石流严重。地形上,有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北山山地六大地形区。经济地理上,一般分为五个类型区,包括河西走廊、甘南临夏、陇南天水、中部、陇东,也常使用东、中、西的划分。省会兰州是西北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和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在此交汇,也是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枢纽和国家级的西北商贸中心。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甘肃全境,使甘肃成为内地通往新、藏、青、宁、内蒙古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成为促进东西部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静宁天水一带)、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天水清水)和女蜗的生长地,同期还有早于半坡文化的八千年秦安大地湾遗址,也是周祖墓(庆阳)、秦公墓(礼县)的发现之处。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甘肃境内的渭河、泾河两岸出现了华夏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汉唐以来,甘肃更是中外文化、贸易往来的基本通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多公里。汉武帝时设河西四郡,隋唐时为甘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隋代在张掖举办丝路盛会。唐时称“天下富庶无如陇右”,宋明以后逐步走下坡路,清时左宗棠称“陇中苦瘠甲天下”。全省已发现各个时代的文物古迹136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5处。旅游资源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历史文物等多种文物古迹,有迷人的青山碧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更有雄浑的黄土高坡、丹霞奇观、冰川雪峰。甘肃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采的民族风情,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甘肃旅游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有被称为“人文始袓”的羲皇故里——天水伏羲庙;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有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天下第一雄关”峪关;有中国彩陶之乡之称的临夏;有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张掖大佛寺、泾川西王母宫、永靖炳灵寺石窟、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等构成了璀璨夺
甘肃省情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