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
李晓歌李清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67001)
摘要:论述了在高职高专教育的新形势下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分层次教学实践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怎样改,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深入思考,提出分层次教学的方案。所谓分层次教学,是针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采用的一种分级教学的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数学基础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可使数学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一、分层次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承认学生身心发展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和学习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上世纪初,欧美国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打破班级授课制度,实行学生学业程度和智力水平的分组教学方式。我国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随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引入,为了使身心发展有差异的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应发展,以弥补班级授课制大一统的弊端,改革班级教学策略,近年来在许多大、中、小学校各学科中都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策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积累了实践经验。
近几年,连续的高校扩招, 推动了高等教育由昔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也使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和同一个班级,学生差距加大,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既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又束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这成为当前数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扩招后教学质量不滑坡,有必要采取一种新的课堂教育方式,也就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的主要实践方式
分层次教学,即教材分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班级分层次。教学班级分层时综合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数学基础,二是个人志愿,三是专业方向。
开设了机电类、计算机类、经管类、自动化类以及矿业类高等数学五门不同类别层次的高等数学课程,使用不同的教材,其中有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也有选用的面向21世纪的教改教材。
教学班级分层次指的是把教学班级分为培优班及普通班A、B、C四个层次。
培优班的学生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并有志于从事理论探讨和科学研究。我们为他们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同时, 增添一些现代数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常用数学基础与方法, 而且要弄清这些思想方法的数学原理。使学生在较高的起点上, 用较强的数学工具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优班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4%。
普通班A、B、C三个层次的人数比例大约各占8%、76%和12%左右。
A层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并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我们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宽、加深某些知识点,使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还教授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如用所学的锥面
浅析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