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感悟探究中发现
------《熟能生巧》教学片断及反思
《熟能生巧》是鄂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故事内容浅显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总结全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真实感受。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完了《熟能生巧》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生1: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生2:我很佩服陈尧咨有“百步穿杨”本领,我要有那本领就好了。
生3:是啊!陈尧咨能够百发百中,真了不起啊!
生4:那个卖油老翁能从铜孔中注油,而不沾湿铜钱。这本领真叫绝。
生5:我知道陈尧咨很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卖油翁却很谦虚,我喜欢卖油翁。
生6(迫不及待站起来):不,老师,我还是喜欢陈尧咨。因为他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有什么用?我觉得陈尧咨比卖油翁厉害。
一石激起千层浪。听了他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虽然这个话题好像偏离了主题,但这不正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良好契机吗?于是
,我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决定“将计就计”。
师: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我觉得陈尧咨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不行。
生2(不服气):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陈尧咨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生3(反驳):可陈尧咨还年轻,可以再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不可能练成陈尧咨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陈尧咨厉害。
生4:我觉得卖油翁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像陈尧咨那样故意炫耀。
……
师(趁机):是啊!卖油翁多次强调自己“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1:我明白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刻苦钻研。
生2:我明白了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成功的道理。
生3:我明白了本领再高,也不能骄傲,要谦虚。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感受“熟能生巧”这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吧。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朗读起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上教学片段,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张扬了个性,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
罗的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