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南平市区西北部,距南平市区约15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由懵懂洋、三千八百坎、石佛山、溪源峡谷、天湖、宝珠、高坪等景区组成,最高峰海拔1363米。(一)矇瞳洋茫荡山古称,因春秋季节山中风力较小,水气凝结成云雾溟濛,变幻神奇,故名。今指茫荡山顶纵横10余千米的缓坡开阔地,海拔千余米,有石鼓、金旗斗、石箱、仙人鞋、仙人叠石、金交椅、猫儿岩、狐狸陇、双门石、五马槽、七星斗、墨砚窟、母鸡孵小鸡等众多各具形态的岩石,形象逼真。其中以墨砚窟最为奇特,窟在岩面,长30厘米、宽20厘米、深5厘米,内有清泉一泓,细水清涓,四季不涸。缓坡中部绿草如茵;顶上或疏或密的马尾松、台湾松,犹如盆景,树龄均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以上。坡顶东面有鸳鸯奇石和无数鹅卵石;鹅卵石据传为杨八妹练兵场。此外,还有孔雀坑、金交椅岩等;孔雀坑坑内流水汀滢、波光粼粼,坑底铺满朱红色的鹅卵石,有娃娃鱼游戏其间。山上名花异卉种类繁多,以杜鹃为最。(二)三千八百坎位于南平市区西北8千米处,起自衍仙山麓,为闽赣古道。从山麓到峰顶有石阶三千八百级,故名。主要有吕祖庙、双龙瀑、栈道、坎头亭、过山树、半坎树、半坎亭和半岩亭、岩头亭、“义省载道”碑、古堡、千年柳树等景观。坎头亭旁有山石,平坦如砥,形同棋盘,称“棋盘石”。半岩村旁有两块岩石分立路旁,硉矹险峻,古传此石昼开夜合,实乃雾霭锁径,险道难夜越之故。距坎顶400余级处的道旁岩上留有“乾隆五十八年六月洪水崩流重砌”等字样。坎顶外观如雄关,关口为石拱门,内有一木构亭榭和宋代石砌古堡,右边为金山,左边为银山。古堡东面拱门前有6株千年柳杉。在古堡紧靠筠竹村公路旁,有王堂选墓。三千八百坎古道在闽赣一带久负盛名,有黄巢在坎头安营扎寨等传说。民间流传“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后由于年久失修,山道崎岖坎坷。清宣统三年(1911年),筠竹村村民王堂选开始募修道路,前后历时10年,于民国9年(1920)竣工。整修后山道共有石阶5500余级,每级由1~2块石块砌成,高约15厘米、宽约1米,规格一致,盘曲蜿蜒,萦绕碧峰,甚为壮观。民国12年,福建省长萨镇冰亲临视察,题写“义声载道”四字,铭刻于碑,立于距坎顶400级台阶处道旁,以示褒彰。同年,大总统曹锟题写“义问宣昭”布联,亦刻成木匾,悬于古堡大厅。“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碑被毁,仅留残碑和基座,1987年修复。(三)石佛山距南平市区8千米,又名衍仙山、演仙山,旧称含源山;传说晋代南平人衍客到此结庐炼丹成仙而得名。有情人谷瀑布区、桫椤谷石佛区和朝圣岭衍麓区等三个景区。情人谷瀑布区由十多级10到80米的瀑布群组成,已辟七级,全长2125米。桫椤谷石佛区,从衍仙山庄、一步桥边的刺桫椤右拐为起点左峡为桫椤谷,已开发1270米。溪谷生长着闽北仅有的数十株刺桫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沙椤谷后侧现存多处宋代摩崖石刻。朝圣山衍麓区,有“衍麓晴霞”、佛光洞口、石佛光诸景;在景区峡谷岩壁上屹立一尊高约15米的石佛,头稍俯视,巧夺天工;其背后山巅上,还有一尊坐式石佛,从筠竹村后公路旁远眺可见。立式石佛左边,有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南剑州知事陈宓所书的摩崖石刻,约200余字。文中盛赞山中的白石、云崖、烛烽、清泉等景致不亚于庐山、武夷、天台、雁荡诸景,并称石佛“非人工所为”。旁有石佛莲花院遗址。溪涧侧有佛光洞,深60米,高宽均约2米
南平茫荡山风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