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六、统筹城乡发展
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八、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十一、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十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
(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定位。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