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韩国新村运动.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韩国“新村运动”历史背景及发展简介从1970年到1982年,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村运动”。这项运动起源于农村,旨在改变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运动为提高韩,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新村运动”定义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指在政府援助下,地方农民通过自助、协作开展各项活动提高自身收入,整顿生产基础,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意识,活跃集体生活,从而全面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地区开发运动。二、“新村运动”的原型韩国总统前总统朴正熙在考察庆尚北道清道郡一村庄时发现,该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修缮村内桥梁和道路,改变村庄环境,当地农民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朴进尔设想如果在全国农村开展这种建设运动,韩国农村地区会有很大改观。在1970年4月召开的地方长官会议上,韩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运动,简称“新村运动”。三、“新农村运动”发展简况(一)背景1945年韩的提高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贫富矛盾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学潮频繁。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成功,随着国际交流扩大,科学技术频繁引进,国内经济结构出现失调;而国民伦理道德,无法用金钱购买也无法引进,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调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政府有了雄厚的财力,有能力支持农村建设,客观的需要和实际可行,催生了“新农村运动”。“新农村运动”中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开发项目,围绕这些项目开发,由政府支持、农民自主的家乡建设活动发动起来。政府向全均每户4袋水泥,并规定只能用于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修筑河堤、村级公路、改善饮水条件和房屋等公共事业,不得他用。当年全国35000个村中近半数村庄表现积极,完全出乎政府预期。1971年,政府进行了一项调查,根据实际表现把各村分成三类,成绩最佳为自足村,表现一般为自助村,表现最差的为基础村。对各类村庄采取奖勤罚懒措施,对表现积极的村庄支持物资水泥每村由400袋增加到500袋,并另增1吨钢筋。鼓励措施鞭策了后进,1973年时全国村庄中基础村还占1/3,到1978年时基础村已全部晋升为自助村,而自足村上升到2/3。(二)“新农村运动”发展阶段韩国政府在推进“新农村运动”中,还制订了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都超出了预期,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这一阶段由中央政府内务部直接领导并组织实施,目标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部分公共事业。政府支持水泥钢筋等物资,农民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自主开展家乡建设。为指导这项建设,成立了全国性的新农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网络。同时,成立了新农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了大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增加收入阶段(1974-1976年):政府派出农村运动指导员、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对农民进行指导,并动员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向农民讲授新技术。政府对成绩突出的村庄提供贷款和优惠政策,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同时兴建村民会馆、自来水设施、生产公用设施,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充实提高阶段(1977-1980年):因受到国内批评,政府调整政策,改过去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为乡村民间自发式活动,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