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快乐——读《论语》有感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几乎尽人皆知。但为什么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作过思考?又有多少人知道答案?本人在多次研读《论语》之后发现,这恐怕跟快乐有关。因为,快乐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终生不变的追求。只有满足人类快乐需求的东西,才会受到人类普遍的欢迎。而且,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也是人类快乐的古国。关于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沙哈尔,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都谈到,中国是世界快乐哲学的鼻祖。总之可以说,孔子是一代圣人,也是快乐达人。《论语》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快乐。且从实质上看,《论语》就是一部快乐经。透过《论语》,我们完全可以向孔子获取快乐的真经。集中又体现在快乐的三大法宝上,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一是知足常乐。富贵快乐,贫穷也快乐;当官快乐,为民也快乐。“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贫而不怨,富而不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就是孔子的“知足常乐”。孔子说他的弟子颜回,是一个贫穷而快乐的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品德好呀,颜回啊!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品德好呀,颜回啊!”而对他自己: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如同天上的浮云。”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活动范围。这就是孔子的快乐准则和快乐策略。”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能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就是在家闲居,孔子也一样的快乐: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脸色显出和悦轻松的样子。二是自得其乐。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者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损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为快乐,以称道别人的优点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友人为快乐,是有益处的。以骄奢放肆为快乐,以闲佚游荡为快乐,以宴饮纵欲为快乐,是有损害的。”这就是孔子的快乐观。而如何获取快乐,则完全要靠我们自己。《论语》开篇第一则,则就是孔子的“快乐宣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书学习快乐,有朋自远方来快乐。但当我们面对委屈、误解时,仍能始终保持平静,不怨天不尤人,岂不是君子的快乐吗?一旦我们在自己平静的内心中,发现自己是真正的君子,验正自己修养的境界,心里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自信!学习是天下第一快乐的事情,这是孔子的发现。鲍鹏山先生在他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谈到: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能够让我们度过无聊寂寞的时光。很多快乐都需要有别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
跟孔子学快乐——读《论语》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