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教学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教材分析着力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主体部分描述的四件事的内容,引导生尝试对比阅读。教学设想《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想亲近文学、打开文学之门。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想叠只纸船,送给远方的朋友;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我想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板书课题) 2、预习反馈:(出示幻灯)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回家预习课文内容的任务,下面先看看大家的预忆力。请一位同学来读生字词。徜徉(cháng yáng)素蛾(é)婵娟(chán juān)浩淼(miǎo)雨晦(huì)慷慨(kǎi)雕镂(lòu)镌刻(juān)谆谆教导(zhūn zhūn) 心旷神怡(yí) 3、作者简介(出示幻灯) 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于老师。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多,成就斐然。这和于老师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的深刻影响。那么,于老师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用笔画出这几件往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于老师回忆了哪几件事?(出示幻灯) 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老师讲课…… 2、大家想一想,看山水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都可以归纳为看什么?能不能概括地再精练点?(明确:看图) 3、作者主要回忆了三件往事:看图、读诗、听课。(板书) 4、这三件事都与什么有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都与读书有关,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5、作者在小时侯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图? 看了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出示幻灯) 6、作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的感受如何?(明确: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板书) 7、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原话,并齐读。 8、作者在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领悟到了一种什么感情?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往事二:读诗、作者小时侯看图,那么到了学生时代,作者读了哪些书呢? 读《千家诗》 2、:从文中找出作者读了《千家诗》中的哪些诗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骚人搁笔费评章。” 3、好的诗句,不仅要多读,还要像于老师那样,在平时要善于积累词句,能够信手拈来,熟记于心。下面我们就分组来背诵这四组诗句,看哪组背得又快又准确。分组背诵诗句 4、同学们都背得非常准确。思考:这些诗句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 5、对,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描写四季风光的。除了这些好的诗句以外,作者还从《千家诗》中读了什么? “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 6、这些都是描绘五彩纷呈世界的精妙词语。作者从读《千家诗》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往事三:听课、作者回忆的第三件事是听课。听课给作者的启发是什么?两位老师讲课有何异同?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段。(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出示幻灯) 2、听课给了于老师什么样的启发?用文中原话回答。(明确:老师入情入理的讲情……阅读的兴趣)(板书) 3、两位国文老师讲课有什么不同? 一位是教古文,一位是教白话文。 4、两位老师教的内容也不一样。第一位国文老师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在讲课时的神情是什么样子的?(明确: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5、作者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爱国) 6、第二
《往事依依》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