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型研究——基于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型研究
——基于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
郑长军1 ,霍士凯2
1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2005年至2006年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先后上市,由此产生了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虑国家控股条件及外部竞争环境,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型;通过模型研究发现:控制股东(国家)通过制定薪酬合约获得全部“经济利润”,而小股东(其他投资者)和经理人仅获得“保留效用”,但小股东能约束控制股东;另外,投资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额外收益”是吸引其他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因素,但“额外收益”的存在会导致帕累托无效。然后,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上市商业银行连续186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的波动性,从实证角度证明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额外收益”。最后,本文提出: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取消“特权”,减少“额外收益”,能提高市场效率,并推动金融行业进一步市场化。
关键词:实际偏好,额外收益, 投资者关系,上市国有商业银行,显示偏好
1 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安全关系着宏观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它们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5年至2006年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先后上市,由此产生了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研究文献中,很少考虑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对国有商业股份制银行特有的投资者关系会带来的影响缺乏认识。而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投资者关系管理(IRM)的价值((Leuz and hi,1996)[8]、(Stock,2002)[12])、组织(Rao,Hayagreeva and Kuma,1999)[11]、(Lüthje,2003)[9]和模式(Morrison,Rorbert and Midgley,2004)[10]等方面,且研究背景不符合中国国情。本文基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研究投资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及其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区别于非国有商业银行之处在于国家的绝对控制权[2]。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接近尾声,2007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也正式开始股份制改革。从当前上市和改革的思路来看,国家仍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从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何自立,2006)[2] [3],其追求的主要是政治目标(包括宏观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但在我国,政府同时还代理国家控制相当规模的国有企业,追求经济目标(追求直接的经济利润以及资产保值增值)。这些国有企业除了和其他企业一样追求自身经济利润以外,还要承担更多的宏观责任,如就业问题、地区差距问题等等。另外,国有企业都有着共同的控制者——政府,它们之间构成了最大规模的“关联方”网络。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来看,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大部分不良资产也是由国有企业造成的。因此,国家控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必然与其他投资者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从而侵犯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国家以外的其他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且只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那么投资国有商业银行似乎不是最好的选择。但问题并不如

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型研究——基于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994745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