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文章导读】有两个字,用无限的悲壮承载着无上的光荣。有一群人,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供你参考和借鉴。【篇一】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重读抗战家书,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岁月中,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左权将军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于为了理想信念而放弃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前线。为了争取最终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他时刻都抱有以身殉国的准备,视死如归。在家书中,左权将军曾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左权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左权将军曾写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左权将军在艰难之际仍保持乐观的心态,信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一封短短书信,更透露出的大爱,他的大爱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国将不保,家焉能存。国难之际,他走向战场,毅然离开家乡亲人,只为挽救民族危亡。左权将军的“勇”震撼人心,左权将军的“情”感人至深,他的事迹让我们铭记过去,努力当下,决胜未来。重读他的家书,写信中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篇二】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
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