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汉族葬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汉族葬礼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并且得到了礼仪之邦,文化大国的美誉。葬礼和婚礼统称为“红白喜事”,可见它的地位是十分高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所以葬礼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后一次演出,过了这时期主角将永远不会在世人面前出现。南方小村的葬礼有一些它自己的特色,同时大致的都是和全国各地的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一致性的表现。
关键词:汉族葬礼南方L村
葬礼在L村人的印象中是一件很大的事,不仅因为它要持续两天半的时间,而且参加的人数多,本族的要前往帮忙,同村的前往祭奠,亲戚基本都要前来送丧。所以生人在看到某某的葬礼送丧的人多,都不免羡慕,希望日后自己去世后也能有这样的影响,毕竟在人们看来送丧的人数是衡量一个人在世上的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有福气的象征。
L村的葬礼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送终,报丧,入殓,守灵,祭奠,出殡,由于理解有限可能还有其他的重要环节。
送终,也就是在亲人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家人围在他身边尽孝或者听取遗言。汉族深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百善孝为先,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不忠不孝之人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老人们也深知这一点,因此才会经常听到某某老人拖着最后一口气等待自己出门在外的儿女回到身边才肯咽气的事实,老人们在死前都要替儿女们着想,留下
“孝子”的名声。在送终的过程中儿女们还要帮老人穿好寿衣寿裤,民间有信仰:人在咽气之前穿好寿衣才能不光着身子去阴间面见列祖列宗。在老人还没有咽气之前,儿女们是不能哭的,即使哭了也要默默忍着,只见泪流满面,而不放出一丁点声音。在老人咽气了之后就要把他抬到宽敞的客厅里,并且要靠着墙角。在他的头的那边的地上点上一盏煤油灯,放一个香碗,里面插上香火。老人是仰面躺在木板上的,带着可以遮住耳朵的冒着,脸上用烧纸覆盖,腿和胳膊都是用布带固定的。在做好这一切之后就会有村里人陆续前来祭奠,烧香,烧纸,并且让死者家属节哀顺变。
报丧,就是前去死者的亲属家中向他们说明变故,让他们心里有准备,并且说好出殡的时间。报丧的人一般是死者家族五福之内的男性,大家分配好各自要前往的地点,一般是一个人报好几家,且这几家又是相隔不远的,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让亲属有个准备的时间。报丧的人在说明之前是不能跨进前往主人家的家门的,等到说完了主人才会将其迎进门,并且以青菜素面招待,绝对不能招待喝酒。亲戚在接到报丧之后就要着手准备前去祭奠的礼品了,这也是按关系远近来划分的,关系近的要做一担白米大个粽子或者发糕(L村方言是这么说的),稍微远一点的就是一担馒头或者粉条。这些都得提前去市场上预定,所以报丧的动作是一定要快的。
入殓,就是把死人从门板上转移到准备好的棺材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是有一系列仪式的。首先得要向道士问一个入棺的吉时,然后在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这个仪式。在没有实行火葬之前,在吉时到来的时候,“八仙”把逝者抬往村中的祠堂,那里已经布置好了灵堂,等待逝者归位。祠堂气氛很严肃,一片的白色和深蓝色。柱子上挂满了挽联,“灵魂驾鹤去,正气乘东风”等等。在入棺之后,主持开始往死者身上盖被子,这些被子是白布为底,中间缝着一块红布,都是亲朋好友在得到报

我国汉族葬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