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悯农》。可以说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意思、感悟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的确有一定难度。而且,稍不留神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特别像《悯农》这种离学生生活很久远诗,怎样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感悟古诗的内涵呢?这是我备课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想学、乐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改变以往的古诗教学思路,要紧紧以《课标》为教学准绳,要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打造一个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的课堂模式。经过几番思量,确定了教学设计。所以,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二、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导向课堂导入环节,我请同学们背一背自己积累的古诗,此处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此处如果能给学生一个分类的导向我想会更好。例如当孩子每背完一首诗,我加以评价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会使学生更加明确古诗的分类。三、给学生一个自学的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按照我给出的学路建议自主学习。即: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3、细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学生结合自学材料先自学,遇到问题小组合作学,合作学习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质疑栏内汇报交流时共同解决。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质疑意识。四、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交流时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读的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步步递升。引领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反复朗读,多次与文本对话,看似简单,实难做到。这一步主要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奠定坚实基础。有了读的基础我提出了“透过古诗的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让学生通过互相的交流、补充完整的表达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苦,在此环节中很自然地解决了孩子们自学中提出的疑问。此时学生们对诗的意思完全理解后,提炼出“可怜”一词,我用语言和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我抓住时机,请同学们把这种情感送进古诗再读,同学们对农民们悲惨生活的可怜之情自然的融入了朗读中。每个同学读完,我请其他同学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说听出了“可怜、悲惨、难过”等等,然后再请同学来读,进而达到朗读的提升,情感的升华。五、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过程读中想象,理
悯农 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