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况 15
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5
三、装修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
四、给排水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4
五、电气工程治理技术措施 25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元宝山区山前幼儿园
工程地点
平庄镇山前村
建筑面积(m2)
2200
建筑高度(m)
基础形式
独立基础
主体结构
框架结构
地上层数
3
地下层数
0
标准层层高(m)
其他层高(m)
2、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
赤峰元宝山区教育局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项目经理
总监理工程师
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梁模板
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影响顶板装修效果。
防治措施:
①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②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直线后将梁侧固定,梁底模板≥4m时按规定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柱模板
通病现象:涨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
防治措施:
①根据规定的柱箍300-400mm间距要求加固;
②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③四周斜撑要牢固;
④浇筑砼时,速度不宜过快,一次浇灌高度不得超过40cm,振捣不宜过分。
(3)顶板模板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影响房间标高尺寸,影响房间的装修和使用效果。
防治措施:
严格按模板支撑系统方案支撑系统,保证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顶板模板支设时,标高抄测要准确,模板按规定起拱,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1)麻面
产生原因: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它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湿润不足、漏浆、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以及养护不好所致。
预防措施:模板表面要洁净,上面的水泥浮浆要清理干净,钢模板要涂刷隔离剂,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要充分保持湿润,模板接缝必须严密,接缝处加设密封条,防止混凝土漏浆。
(2)蜂窝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振捣器。停歇后在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才能使接缝严密。,应与填封,地板钢筋过密实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3)漏筋
产生原因:漏筋是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主要是由于未放垫块或垫块位移、垫块数量偏少、钢筋位移、结构断面偏小、钢筋过密等使钢筋紧贴模板,以致使混凝土保护层不够所造成的。有时也因缺边、掉角而漏筋。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求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层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在移动。
(4)孔洞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分,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分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特殊部位采用Ф35小直径振捣棒仔细振捣。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用按规定进行清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预防措施:在柱模施工缝位置开100mm×100mm出“口”模板,以清除杂物,墙模板脚应留≥200mm×200mm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的杂物和垃圾。
(6)柱底部缺陷(烂根)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同配比去石子水泥砂浆。
(7)梁柱节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安装梁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驳梁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时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
(
元宝山区山前幼儿园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