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花眼菟丝子.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酒制(1)取净菟丝子,用黄酒拌匀,稍焖,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微变黄色,取出,放凉。每菟丝子500g,用黄酒60-90g(《黑龙江》)。(2)取净菟丝子,置适当容器内,用黄酒拌匀,稍焖,上笼,用武火蒸至冒气1-2小时,下笼,待冷,取出,干燥。每菟丝子100kg,用黄酒10-15kg(《宁夏》)。,以3:1的比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频饮之,过一些日子即可见效。(摘自7月14日《当代健康报》)《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鹤蓝:既然菟丝子得酒良,则可以以菟丝子黑芝麻人参白术碾碎,酒红糖泡之服用)大菟丝子茎和花(金灯藤)菟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学名CuscutaChinensisLam.,别名无娘藤,因为它老是寄生在别的植物上嘛,没有根,故名。大菟丝子,也叫金灯藤,与前者同科同属,学名CuscutajaponicaChoisy.,之所以称为大菟丝子,是因为它的茎肉质,较菟丝子不足1mm的茎要大一些,果实为蒴果略呈球形,也比前者大,所以叫大菟丝子。其实,它们还有一些明显的区别,菟丝子的茎较黄,花绿白色,而大菟丝子的茎较白一些,花白色,短钟形(故名金灯藤)。在我们东安把两者都作为菟丝子使用,尤其是茎都叫飞藤。它们的功效大致相似,都有补肝肾、益精髓、祛风明目、养血、润燥的作用,性甘味平,无毒。能治遗尿、遗精、大便干燥、风湿瘫痪等病。《本草汇言》认为“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加以配伍,以达到温肾助阳或滋肾填精之目的。菟丝子在温肾助阳药物中算是药性平和的,适宜作为抗衰防老药长期服用。还有一味药补肾也是算平和的,那就是肉苁蓉,别名大云,为“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李时珍说“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我在治疗糖尿病时喜欢用菟丝子这味药。现在药材市场假的菟丝子很多,如何辨别呢?就是把菟丝子放在桌面上按一下,很容易按碎的不是真正的菟丝子。另外,菟丝子的茎,无娘藤也是一位难得好药,在补肝肾的同时还兼顾健脾胃,肝病治疗中加上这味药,患者的食欲会很快增加,精神也逐渐恢复。菟丝子辛甘微温,必缓气和,善入肾经,阴阳并补,若与鹿茸、附子、枸杞子、巴戟天等配伍,能温肾阳。与熟地、山萸肉、五味子等到同用,可滋肾阴,故常于肾虚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育,淋浊带下,遗尿失禁等症。菟丝子可与熟地、车前子、枸杞子配伍,以滋肾养肝明目。可与石莲子、茯苓、山药配伍,以健脾止泻;若脾虚食少,大便不实者,则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到益气健脾之品。可以晾干,和枸杞子一起泡茶。“菟丝子”,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无根藤、菟藤、菟缕、野狐丝、豆寄生、黄藤子、萝丝子等,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骨”的作用。祖,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先兆流产、带下等症。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脾经;气和性缓,能浮能沉。①《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该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该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⑵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注意】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

老花眼菟丝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92 KB
  • 时间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