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念与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一)行政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是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二)、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是国家各级事业单位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一)行政单位会计特点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满足公共需求是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的,具有明确的非市场性;行政单位必须按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收支核算,收付实现制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行政单位会计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经费的主要资金来源,开展业务活动创造的收入也是其资金来源之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性业务收支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事业单位的行业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有更详细的分类,如学校、科研单位、医院等;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进行成本核算。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科目、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审和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实施,适用于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其主要内容有:(1)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2)规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为会计要素;(3)规定了“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规定了记账方法为借贷记账法。(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该准则共分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报表、附则等九章,并分54项条款对有关问题进行规范,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共分为总说明、通用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年终清理结账和结算、会计报表的表白审等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实施。由于各事业单位的行业不同,国家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规定了详细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为行政单位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组织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前提条件。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具体内容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记账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真实性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结合的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际成本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预算会计不营利为目的,其开展运营活动耗费的资金不具有垫支性,一旦耗费不可收回,办理了现金付款,就产生了实际的支出。行政单位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一律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在这里应当指出,事业单位在开展事业活动的同时,有的也附带进行某些经营活动。经营性活动可以给事业单位带来收益,为了正确核算经营活动的财务收支及结余情况,《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原则除了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些原则相同之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还要坚持以下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记账的核算基础也称结账基础,是指结账所遵循的原则,一般习惯叫做会计的核算基础。会计的核算基础主要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现阶段要求事业单位一律实行收付实现制已不符合实际。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后,根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可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即对于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础;对于生产经营性的业务,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其记账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正确地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合理计算本期损益。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一)行政单位会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