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捷要邓京京1220104004《拳经捷要》及作者简介《拳经捷要》是现存不可多得的明代拳学古籍,是后世拳家所一致公认的古代拳学经典著作之一。而《拳经捷要》实是《拳经》的一篇自序,起篇幅不长,文字浅近易懂。文章主题是叙述戚继光创编“三十二势”拳路的缘由。及其所继承的渊源关系。并简论拳学的基本道理。全篇正文共513字。文笔流畅,立论精辟,尤其是理论联系实践而不尚玄虚。这确是古代的拳学佳作。从中不难看出,戚继光在拳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十分高超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二、《拳经捷要》部分内容及解析“余在舟山公署,得参戎刘草堂打拳所谓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谓也。此最妙,即棍中之连打”《拳经捷要》中载道。译:我在舟山公署时。得与参将刘草堂一起打拳,他所说的“犯了招架,便是十下”的话。那最精彩了,说的就是棍法中的连续攻打。浅解“犯了招架,便是十下”的拳谚,是说不论拳械,谁犯了招架的毛病。谁就有可能挨对方的连杀连打,但棍法最能明显地反映出这种连打动作的。从全文的语气分析,这末段似是前文第三段中所引谚语的附注。而犯了招架的原理,与《太极拳论》所说的“双重之病”,也有其某些相通之处。三、《拳经捷要》内容的衍生。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愽记广学,多筭而胜。(1)今武谚云:“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戚氏是以快求胜,一喊打拳就到,今之武谚是以灵巧善变求胜。(2)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技高者,不招不架见缝插针,视人如蒿草,打人如亲
拳经捷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