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1.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_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过程与方法体会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蔺品质可贵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课前检测二、导入新课师: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明确: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唯书“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三年。三、文本赏析㈠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⒈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明确:“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⒉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明确: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提问重点字词句。★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⒊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作者详写这段话有什么用意?明确: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他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为“廉蔺交欢”张本。⒋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明确:“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蔺相如: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⒌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如何对策?明确: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⒍“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明确: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⒎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明确: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了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㈡讲解第17至21段(“廉蔺交欢”)⒈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⒉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明确: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