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柏林之围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柏林之围读书笔记纵观《柏林之围》,文笔很好,但是都德似乎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国家在个人、家庭之上。这种情怀很伟大,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儒家的家国情怀,但我的观点不同。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柏林之围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柏林之围读书笔记《柏林之围》这篇都德的短篇小说,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大背景,题材新颖,情节悲壮感人,描写也较为生动。他以儒佛上校这一个爱国、忠诚、保守的老军官的形象,告诉我们,爱国,不一定要表现得轰轰烈烈。的确,儒佛上校将自己与国家看成一个整体,当得知拿破仑三世战败时,他异常悲痛,以至于中风,当得到麦克马洪元帅战胜普鲁士军的捷报时,立刻就恢复了一些生气,然而之后战局急转,麦克马洪元帅逃跑,普鲁士军正步步逼近巴黎,家人呢,为了他的健康却一直谎报军情。于是就在医生和女儿善意的谎言中,自己天真的对胜利的幻想中,身体日渐康复。最后他终于可以自己站起来,慢慢走到窗边,但只见街上白旗飘扬,普鲁士军队正列队行军,普军已经攻入巴黎!法国已经投降!他发出一声悲壮的呐喊“拿起武器啊!”,就悲壮的死去了。他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能够完完全全地忠诚于某一样东西,并重视自己的荣誉,至死都还记得自己的责任,这点非常难能可贵。然而,他过分坚信于某一样信念,误以为法国仍然很强大,却不知道那时候法国经过大革命,保守势力和激进势力来回折腾之后,已经衰弱不堪,不复拿破仑时代的荣光。老贵族的荣誉感,国家至上,甚至于影响到他的健康,中风瘫痪,尽管精神可嘉,但却让他的女儿吃了很多苦头。不仅要忍着亡国的悲痛,还要绞尽脑汁给他编造善意的谎言,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保证老人的温饱要自己挨饿。还天天为父亲知道真相后的后果而担惊受怕。为了表现爱国主义情怀,都德笔下的儒佛上校在知道法国战败,巴黎沦陷的真相后,他本能地喊出了“拿起武器啊!”的口号,这是他国家责任感的驱使,他没有体谅到女儿为了自己的健康的艰苦付出,就激动过度去世了。这篇小说让我想到了那部德国电影《再见列宁!》。影片讲述了一位东德妇女因心脏病引发昏迷不醒,在她昏迷的期间,柏林墙被推倒,名为“联邦德国”的西德逐渐统一了名为“民主德国”的东德。她醒来后,因为她是一名极其虔诚的共产主义者,子女为了不让她受刺激,换掉了家里的西方装横,换回原来的模样,欺骗她现在仍是东德社会,还录制东德电视台的旧新闻给她看。最后她还是知道了一切,但是没有告诉子女,装糊涂,最后默默的去世了。这位东德妇女同样笃信某种信念,以至于关系到健康。她的子女们为了她也可谓大费周章。其实,真诚的相信某种虚幻的理想的人是最可怜的,因为当这种理想幻灭的时候,对他们的打击和伤害是最深的,而且承受这种伤害并没有价值,有时还会让家人受苦,甚至把家庭搞得支离破碎。纵观《柏林之围》,文笔很好,但是都德似乎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国家在个人、家庭之上。这种情怀很伟大,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儒家的家国情怀,但我的观点不同。我认为,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而不是反过来。没有什么能比健康更重要,何况国家危亡时,你又不能帮助一起力挽狂澜,痛苦、绝望又何妨?在一个正常的国家,就应该是有什么危难政府先顶着,不能让人民受罪。如果这个国家值得你去爱,那么你最好的报答就是做好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真正爱你的人不是这个国家,而是你的亲人和朋友,你应该为爱你的人着想。世界上最悲催的事,

柏林之围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xngqvk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1-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