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之围
普法战争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理清本文的线索。
,体会人物性格。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两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的“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描写了普法战争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普通故事。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发生的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了扼杀国内日益增长的革命运动,巩固波拿巴皇室的统治,破坏并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以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
挑起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但事与愿违,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连失利,特别是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所进行的一次决战,法军更是溃不成军,路易·波拿巴也被普军俘虏,成了阶下囚,86000法军官兵全部投降。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打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之后,进而率兵进攻法国,长驱直入,一举攻到巴黎城下,将巴黎团团包围……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自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
?说说你对这些人的第一印象。
,可小说的题目却叫《柏林之围》,你感觉恰当吗?
《柏林之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