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马基德·麦吉迪导演电影研究
姓名:屈文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影学
指导教师:黄琳
2010-04
中文摘要
摘要
马基德·麦吉迪,伊朗第一位以电影《小鞋子》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导演。他为
伊朗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一名热爱伊朗传统文化,恪守伊斯兰宗
教思想的穆斯林,也是一个敢于走向世界传播本土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中寻求个体存在
的优秀电影人。
在马基德·麦吉迪导演的影片中,他用自身独特的镜语讲述来自“天堂”的故事,用简
朴自然的笔触勾勒现实生活影像。银幕上,平凡而质朴的人民是马基德·麦吉迪关注的焦
点,自然流畅的单线叙事是其一贯的风采。他将人物还原自本真的城市、山村、沙漠和
林间,经受生活的压力和战争的混乱,并在生命抗争的过程中谱写诗意的情怀,诉说人
文的意愿。马基德·麦吉迪电影的造诣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纪实与表意的呈现,而是一种
思想的延续、情感的涅槃。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论述马基德·麦吉迪电影的内容和个人
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天堂”的视界。以马基德·麦吉迪生平切入,分“舞台到银幕”、“演员到导
演”、“伊朗到世界”三个阶段论述马基德如何走上电影之路。借马基德自 1991 年导演的
第一部故事片《手足情深》到 2008 年《麻雀之歌》的创作历程,论述电影艺术创作和
个人成长、情感选择、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继而扩展到随新伊朗电影一同
成长的马基德·麦吉迪,从个体叙述到集体意识表达的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马基德·麦吉迪电影的文化背景及内涵。该段基于马基德·麦吉迪关于伊
朗传统文化对电影巨大影响的论点,探析传统与外来文化折中后的地缘文化因素、宗教
人文观念等对马基德电影文化内涵形成的影响及最终构成情况。其创新之处在于,起于
微观现象然后散射至宏观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今伊朗电影产业现状,联系中伊传统文论中
的“和”元素寻找中伊文化交流之缘,用以进一步说明马基德·麦吉迪电影兼顾民族化精神
和全球化意识的思想突破。最后,结合伊朗本土伊斯兰哲学思想和皮亚杰发生认识心理
学深入剖析马基德电影中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儿童世界对成人社会的折射体现。
第三部分,马基德·麦吉迪电影的美学特征。本部分利用外部剧作结构、视听语言层
层推进,应用“看得见”与“看不见”,“在场”与“缺席”的辩证思考,重述生活与艺术的关
系,发现形成于马基德影片内部的节奏韵律——诗意纪实风格。
关键词:马基德·麦吉迪电影,“天堂”视界,诗意纪实,人文关怀
I
英文摘要
ABSTRACT
Majid Majidi, the first Iranian director who once carried his film—The Children of
Heaven into rivalry of Academy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Iranian movies going abroad. He is not only a Muslim who loves the traditional Iranian
culture and strictly abides by the Islamic religions thought,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cineaste
who is dare to spread the local civilization to the world wide and searches for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against the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Magidi tends to focus on mon and simple people and he is always good at
narrating a single clue naturally and smoothly. Most of his character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true and innocent city, village, desert and woods, endure the living pressure and chaotic
wars. Meanwhile, these pose poetic feelings and tell about humane will during the
马基德·麦吉迪导演电影研究(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