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骆玉笙简介.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是中国曲艺曲种分类中一个类别的两种称谓,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北京琴书、潞安鼓书、河南坠子、温州鼓词等数十种。大鼓与鼓书是中国曲艺曲种分类中一个类别的两种称谓,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北京琴书、潞安鼓书、河南坠子、温州鼓词等数十种。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市的广大城镇与乡村。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这是不可缺的),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鼓架依不同曲种有高矮之别),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2鼓词大鼓的文学脚本称为鼓词。基本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体。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说,中、长篇则有唱有说。人们往往称唱短篇为唱大鼓,唱中、长篇为唱大鼓书。大鼓的唱腔音乐结构为板腔体,唱腔曲调多源于流行地的民间音乐及地方小调,并用当地方言语音演唱。音乐唱腔是区别不同大鼓曲种的主要标志。曲种名家:排名不分先后:刘宝全白云鹏阎秋霞骆玉笙韩永禄孙书筠王文禄金万昌籍薇代表作品《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英见娘》、《白妞说书》骆玉笙简介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她刚刚6个月被送给江湖艺人天津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 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常常是骆彩武在变魔术的时候,把骆玉笙变出来,让她给围观的人唱上一段二黄。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需要关心与呵护的时候,而骆玉笙却已经在为衣食奔波了,有了伤心的事没法对别人说,有了高兴的事还是没人听,她只好用唱戏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后来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总是无限感慨地说:“哎,我是唱着长大的。” 艰难的生活摔打出骆玉笙坚强的个性,奠定了她走向艺术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的夫子庙,汉口的大舞台,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迹。 1931年,在养父死后,17岁的骆玉笙正式演唱京韵大鼓,1934年拜韩永禄为师,学刘(宝全)派大鼓曲目。 韩永禄根据她的音色特点,为她设计独特唱腔,使她后来获“金嗓歌王”称号。后兼采“少白(凤鸣)派”“白(云鹏)派”之长,形成“骆派”风格。就这样,继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白凤鸣之后的又一位名家──骆玉笙,从此出现在中国的曲艺界,并且在后来独领风骚达半个多世纪。早期以演唱悲曲见长。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红梅阁》等。解放前录制有《红梅阁》《大西厢》等唱片。 解放后,1951年参加天津曲艺团,不再称艺名,改用本名骆玉笙。唱段以声情

骆玉笙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