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和发展.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 12 卷第 3 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12 No. 3
2004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2004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刘仁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合肥 230022)
摘要:通过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沿革分析,研究其功能特征、时代特征及其文脉的继承与发展,阐明城市街
道中人的意义及其环境观与生态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街道;环境观;生态观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4540(2004) 03 - 072 - 03
1 历史的沿革
1 1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
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
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
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
夫。”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
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
为都经涂。”等等(见图 1) 。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
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登记秩序的重要手
图 1 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周王城规划构想
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明朝时代的北京
城(见图 2) 的建设思想充分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描述的理想城市,并
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过长期的影响。
早在公元 1 世纪,罗马时代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便在其著名的《建
筑十书》中明确指出“: 城市建筑分为城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两部分,
两者之间街道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
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
昵称。“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里都有鲜明的描述。街头叫卖、京城
看灯、耍把戏卖艺、法场劫人、融于大自然的街头茶社、以一块帆布限定的图 2 明代北京城
卖艺空间,无不展现出热闹非凡的街道空间画卷。
收稿日期:2004 - 05 - 08
作者简介:刘仁义(1964 - ) ,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项目资助: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2003KJ - 307) 。
1
1
1
1
1
第 3 期刘仁义: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73
1 2 街道的功能特征
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
所。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和道路是属于行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娱寻乐,
完成“逛街”所需要的全部活动。发展到马车时代,人行与车行的冲突已开始暴露出来,但矛盾并不突出;
而到了汽车时代,街道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由于人车混行,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的危险外出,借助
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及管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
气的污染,因而严重影响人们逛街的乐趣。
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把人在垂直方向分隔开,剥夺了家庭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和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