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前赤壁赋》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轼赤壁赋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和哲学等均有涉猎,学识广博,尤其在诗坛、词坛和散文上,更是成绩卓著的大家。苏轼为嘉祐年进士,政治上,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反时,在常州逝世,享年64岁。谥号文忠。苏轼黄庭坚(诗)“苏黄”辛弃疾(词)“苏辛”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散文)“欧苏”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宋四家”苏洵苏辙(散文)“三苏”两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东边山坡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mèn、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到唐宋而衰微,元明清趋于消亡。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等。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后者发展为文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较多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农历十六)(状语后置)(兴起)(劝)(用典)(互文)(一会儿)(状语后置)(放任)(往)(越过)(旷远的样子)(然、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凭)(名作状,像张翅膀一样)(定语后置)↘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水面上风平浪静。主人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我就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像是离开了人世,飞升到仙境一般。

《前赤壁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03 MB
  • 时间201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