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历史老挝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之一(ASEAN),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也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老挝在中南半岛国家中也是人口最少的国家,2003年全国人口总数大约500多万。老挝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方公里,2/3是山区,1/3是平原。老挝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矿藏和电力。【民族】老挝由三大族群构成:老龙族(56%)、老听族(34%)、老松族(9%)。其中以老龙族的经济最为发达。因其居住在平原地区。老听族和老松族则相对落后。由于文献资料极为缺乏,考古发掘也十分有限,加之在14世纪之前老挝长期无固定的文字,居民的生产、生活用品又多用竹木器,在高温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难以保留下来。所以老挝上古史至今尚有许多问题仍处在谜中。老挝上古简史根据现有考古发掘成果,中南半岛地区最早的原始人类是在越南凉山发现的新文洞猿人。新文洞猿人与北京猿人相似,属更新世中期,距今约50万年。老挝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可追溯到更新世中期末,距今大约10万年。在老挝查尔平原北部的坦杭遗址中,发现了人科骨骼遗存和猿人类型的牙齿,以及当时的人类使用的骨器和石器。坦杭地区人类的年代可能处于古人类学上的早期智人阶段。从老挝目前的考古发掘工作来看,虽然在上寮帕香通地面上采集到一些火山岩制成的双面器、在川圹地区的芒翁平原的古代冲击砾石地层中曾发掘出一件边缘经过打制的多面器,但这些石器仍不能作为确定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依据。所以,有关老挝是否经历旧石器时代,还有待于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老挝地区的原始居民主要是印度尼西亚人和尼格罗人,如坦邦和平文化遗址的主人就是印度尼西亚人,尼格罗类型主要是在老挝北部的北山文化中发现的。老挝地区的原始居民大多和后来迁入的南岛语系的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老听族系的一些民族。后来从中国云南迁去的一些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民族,如克木、拉威等,也被划人老听族系。而从中国南方迁去的越人及其后裔,则主要形成了今天老龙族系各民族。老挝中古简史由于老挝几乎没有15世纪以前的史料,所以,有关老挝古代历史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中国古代文献,而中述也详略不一。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老挝地区出现的国家,有些仍是部落联盟,有的可能已进入阶级社会。我们把老挝中古历史划分为老挝古国时期和澜沧王国时期。老挝古国时期(14世纪前)老挝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是越裳。有的学者认为当时东南亚大陆有两个掸国,一个在缅甸,另一个即在老挝。老挝掸国一个国王名叫雍田,雍田即越裳和唐代的文单。其中心位于永珍即今日万象,在古代国家中,国名通常与王名和都城名一致,所以在公元前后出现的掸国与唐代出现的文单国有相续的关系。公元1一2世纪,在老挝北部还出现过一个叫堂明的国家,唐代文献中称其为道明国,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川圹一带,是由云南迁去的古代吉蔑人建立的原上的石缸文化遗存即道明国的典型文化。公元2世纪以后,在今老挝下寮和柬埔寨的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由吉蔑人建立的国家——真腊,其统治中心在蒙河南面的老挝巴沙地区,而此时,位于今柬埔寨南部地区的扶南国称雄中南半岛,真腊也归属于扶南国。5世纪以后,真腊的势力逐渐强大,兼并了扶南。此后一个时期内,今天的老挝地区和柬埔寨地区实际上是处于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直到8世纪初,真腊国分裂成水真腊和陆真腊两个国家。水真腊的领土基本上是扶南故地,在今柬埔寨地区;陆真腊又称文单国,在今老挝地区,文单即今万象。澜沧王国(1353—1707)澜沧王国(1353一1707)时期是老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353年法昂在川铜(今琅勃拉邦)登基为王建立澜沧王国起,到1698年澜沧王国开始分裂,并最终走向衰亡。澜沧王国的建立者法昂原是老挝北部老族国家的王子,由于争夺王位失败而随其父逃到吉蔑王国避难。吉蔑国王善待法昂父子,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法昂,并帮助他组织了一支军队,以重返老挝,恢复王位。
老挝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