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如果你能参透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那么你就能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并且普渡众生---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一卷。唐朝玄奘大师(602?-644)译。师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褘。世称唐三藏。我国四大翻译家之一,法相宗的创始人。自幼从兄诵习经典,亦嫺熟儒道百家典籍。初住洛阳净土寺,历学大小乘经论。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学律部。后复从道深受《成实论》,就道岳学《俱舍论》,听法常、僧辩讲《摄大乘论》。因慨叹众师所论不一,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可适从,于是誓游天竺,以问惑辨疑。贞观三年(629)西行,孤身涉险,途经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但念观世音菩萨及《般若心经》,于是得免一切艰难危险。师于印度求法,游学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贞观十九年还抵长安,请回佛经梵文原典六五七部,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即是其中之一。师译经忠于原典,后代译经家称玄奘以前所译诸经为旧译,自玄奘以后所译诸经为新译。着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为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的史地、文化,乃至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文献资料。般若波罗蜜多,是梵语的译音。般若,意译为智慧,但是与通常所谓的智慧不同。因为世智辩聪的智慧是不究竟不圆满的。而般若是诸佛之母,如大火炬,是观照的智慧,是出世清净智慧,在中国无相当的名词来代替,所以沿用原音,不过在说明其意义时,仍作智慧解。波罗蜜,意译为到彼岸,是说明远离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涅槃彼岸的方法。也就是本经中“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的意义和方法。【般若心经】其实是一篇哲学论文,是最高佛学的宇宙观。因此心经没有宗教色彩,任何宗教人士均可诵读,体验经中的智慧。。。。。。。。。。。。。。。。。。。。。。。。。。。。。。。。。。。。。。。。。。。。。。。。。。。。。三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度一切苦厄(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色不异空(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空不异色(你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你以为的物质世界)色即是空(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空即是色(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不生不灭(它们一直存在着,不生也不死,没有生和死的概念)不垢不净(没有垢和净的差别)不增不减(也不存在增加或减少的问题)是故空中无色(所以在这样的清净中,没有有形物质的存在)无受想行识(没有感受、思想、意念和见解)无眼耳鼻舌身意(到了这样的境界,已经没有六根了)无色声香味触法(也感觉不到六尘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没有六识的分别了)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十二因缘皆为无明妄识流转。忽然觉悟五蕴十八界皆空)乃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762 KB
  • 时间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