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伐战争(1926年—1927年)
(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2)条件:①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②组织基础:1925年
③军事条件: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州革命根据地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两湖、江浙、东北)
(4)经过:①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②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③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5)结果: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6)失败原因:主观:①陈独秀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②党在当时缺乏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
客观: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国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7)教训:①必须坚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③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8)历史意义: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根基
②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一、武装起义
(1)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使共产党意识到掌握军队、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性
(2)三大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创建起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毛泽东领导)
③广州起义: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广州苏维埃政权,叶剑英)
(3)八七会议()第一个转折点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中共指明了出路,但滋生了左倾主义错误
二、土地革命
(1)确立:1927年8月7日,中国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含义:主要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原因: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①社会性质: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③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④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3)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核心),武装斗争(保障),根据地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4)成果:①1931年颁布土地革命路线②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5)意义:①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陷入低潮的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附:毛泽东思想:发端:国民大革命→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成熟:抗日战争→确立:1945年七大
三、长征
(1)原因:王
北伐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