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畜牧业统计监测内容:
畜牧业生产及畜牧业专业统计年报
统计全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畜牧业技术机构情况等,共15张表
畜产品及饲料价格周报
统计每周畜产品及饲料价格变化情况,共18个指标,全省共10个监测点
肉羊生产及效益月度监测报表
以户为单位监测肉羊生产及效益情况,共3张表,全省共75个监测户
畜牧业生产情况月报
按月度周期监测畜牧业生产情况
畜牧业生产旬报
以10天为一个周期监测畜牧业生产情况
生猪价格周报
统计每周猪肉、活猪、仔猪和玉米价格变化情况,全省共13个监测
统计监测是畜牧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畜牧业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关键切入点,是做好畜牧兽医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数字不清、情况不明,行业管理都无从谈起,就更不要说科学发展了。
(一)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统计监测工作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任何一项宏观调控措施和产业政策的出台,其科学决策的基础都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当前,国际能源紧缺、工业与畜牧业争原料等原因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农村就业结构的多元化使畜牧业比较利益下降,导致了猪价较大波动;而生猪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又给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政府宏观调控对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而宏观调控的依据,最直接的、最基础的就是统计监测数据,只有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可靠的监测结果,才能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合理调控生产与市场。无论是对养猪大县的奖励,还是对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都离不开基础数据的确定,均需通过我们的统计监测来获得数据,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适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机制。
二是统计监测工作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统计监测工作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就是要摸清畜牧业家底,对行业的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行业的各个环节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行业运行状况越来越复杂,要掌握庞大的生产者群体的动态情况(大、中、小规模),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数量多(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投入),相互关系复杂而频繁,要求行业管理具有更强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只有建立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报表制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统计监测,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为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划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行业技术的推广以及执法职能的实现等行业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生产和市场波动中,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生产和市场信息,对周期性波动进行预警。
三是统计监测工作是改善畜牧业政策环境的重要手段。畜牧业是由传统的农村副业成长起来的,目前仍然是弱质产业,且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的转型期,不断改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对于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一个地方畜牧业工作在政府工作的位置如何,直接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工作要得到社会尊重,要得到有关部门支持,要争取得到应有的地位,就必然加强统计工作,用真实的数字反映情况和成果,用真实的数字说明问题,有理有据,才能扩大影响,得到应有的支持。
(二)做好统计监测工作的几项要求
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必须动员我们全系统的力量,环环紧扣,层层把关,上下联动,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下面,就加强和实施畜牧业生产统计监测预警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当务之急要广泛宣传动员,分解任务,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人。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切实解决统计监测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一是明确分管领导;二是明确任务和要求;三是细化工作措施;四是确保经费。局里将安排一定的统计监测工作补助经费,各地要重视争取地方配套资金,为统计监测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要建立健全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近几年围绕肉牛生产监测、种鸡生产监测、生猪生产监测、畜产品价格监测,下达了统计监测任务和制度,各级一是抓紧制定配套制度;二是明确工作流程;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四是完善保障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规范工作,以制度建设促进工作发展,逐步建立起统计监测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统计队伍。各中心站要下大力气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统计队伍。一是选择配备统计人员,将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二是稳定统计队伍,如确实需要变动,要提前做好工作衔接,对新的人员搞好业务培训;三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将分片对县级和龙头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各级要相应开展业务培训。
四要加强考核评比。实行统计监测考核制度和通报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重点对各级的统计工作和监测点的时效性、准确性进行记分考核。在通报制度方面,我们将根据考核情况,并适时公布统计工作排名。同时,我们将考虑把统计工作与
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