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管理学》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定义及职能一、管理的定义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就决策。决策过程的四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第二阶段:制订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面临的形势。第三阶段:在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第四阶段:了解、检查过去所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形成新的决策。 4、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就是谋求剩余。(剩余:产出大于投入的部分) 6、管理就是领导。(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的有效性) 7、管理是为组织提供指导、领导权并决定如何利用组织资源去实现目标的活动总的定义:管理是管理才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管理定义的内涵: 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选定目标及实现的方法 2、组织职能:分配任务并对任务负责 3、领导职能:用影响力去激励员工(合法权力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1 4、控制职能:检测活动并纠正[资源:人力、财力、原材料、技术、信息]出发[工作绩效:实现目标、产品、服务、效率、效益]目标从资源出发到工作绩效目标的实现,中间的过程就是管理过程。第二节管理者及其理论一、管理者操作者:在组织中直接从事某项工作和任务,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职责的人。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并负责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二、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直接负责产品与服务生产的管理人员。(主要对非管理人员负责) 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的中间层次,负责业务单位和重要部门的活动。高层管理者:处于组织管理中的最高位置,需要对整个组织负责。三、管理者的角色:三类十种(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信息型:旨在保持和开发信息网络所展开的活动。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人际型:与他人的关系。领袖领导者联络者决策型:一般与管理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事件有并,它常常需要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的支持。企业家:包括努力创造变革,管理者持续不断地考虑未来、分析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为此,管理者不仅需要弄清楚问题的所在,而且还要不断探求可以矫正所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混乱处理者:在争论或危机期间采取矫正行动,解决下属之间的冲突和适应环境危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主要从事四种活动:(弗雷德·卢森斯的管理者行为理论) 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 2 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 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 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第三节管理者的素质及培养一、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1、组织战略的确定。 2、组织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3、组织重要人才的选拔、培育 4、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 5、组织的变革实施 6、组织对外社会形象的建立 7、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二、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品德、知识水平、能力品德:推动个人行动的主观力量,决定一个人工作的愿望和干劲。知识和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决定一个的实际工作能力。素质决定一个人为谁干、为何干和能干得怎么样的内在基础。 1、品德:管理者应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强烈的管理意愿良好的精神素质: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管理要员要有创新精神,勇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引进新技术、启用新人,采用新的管理方式,要敢于冒风险,没有一定的承受风险的心理素质,是不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的。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管理者的工作依赖于他人的努力程度,管理者要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善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同时管理者要有一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奉献精神,对事业执著追求,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3 2、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基础与源泉。管理者应掌握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以便把握组织发展方向,要掌握所在国家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有关法

《管理学》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sqcpza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