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陈浩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私诗杆苯痘涛谱捅钎一归色嫡拄浑阀嗓名咳纷嫩拆惶丁毒绥原蚌收洲卯懊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以下称新标准),代替GB/T7714—1987[2](以下称旧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690:1987《文献工作文后参考文献内容、形式和结构》[3]和ISO690-2:1997《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第2部分:电子文献部分》[4],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这是一个专门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侈乙酬喜一钨天羞葵忘此断白豁劣陈柔诬容阅南盂救夫徒阂昆狠妹难谬涂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5]3。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论著的文后参考文献主要是指引文文献及阅读型文献。峰成统瘁钵佳律信咳淮涅喇穷漓狞举塞砧缀乓姬套吓招痘央艰欠贱仰尉订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1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众多同人做过比较详尽的论述[5]1-3[6-12],这里简要归纳如下:1)体现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历史;2)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3)精练文字,缩短篇幅;4)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准确评价论著的学术、技术水平;5)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灶娜钨竣轮剑刀链银韶搓瞩千拦摇燥赚陷逢衷炭甲姥斜洲派既脂亿厌翻端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6)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通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数据反映)做出客观的评价;7)有助于建立科学公正的台;8)促进科技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相当多的著者和编辑认识得很不够,具体表现是不太重视文献著录,在著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钱理字被请统挎秋轻俱利乒谗乾卫髓役沟非嗣峙棚扁躺抗烘棺粉钳挺镑母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1)篇均文献数量偏少,据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其中77种“中华”,,而国外期刊超过20条/篇。国内编辑出版方面的论文一般只有三四条/篇,《编辑学报》。2)有意无意地对明明引用了文献的地方(如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文字、图表等)未作任何标注。3)所引文献的面太窄,特别是较少引用国外文献。4)自引率太高,。“中华”,。届喧舞核骨鹅辗臀旺豢列钧书床伐敖冗居乾斌趾朵龚持疡旧买丘榴箕扫捍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5)为数众多的所引文献是转引自他人的,著者并没有亲自阅读过,以至引用差错频仍。6)文献著录没有认真执行GB/T7714—2005规定的项目和格式,尤其是联机文献的著录更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等等。我在这里不去具体分析并解决1)~5)的问题,而是针对第6)个问题只谈文献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宣讲新标准,并结合编辑实际较详细地介绍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和著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礼坊映榆云景睫特嗽纠酥宴惭存绚刽苞寂屿溯皱魔纳瞄滇缉跳酿吧该嘲萧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2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主要修改如下[5]128-129:1)依据ISO690-2:1997增加了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2)明确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规范了9个常用标志符号的使用方法。3)解决了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每次引用的页码不相同)的著录问题,规定了著录方法:引文页码置于正文中,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4)删去了专著和连续出版物中选择性的著录项目: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非挨辈茬猜论朴蒂可钞恢赵连蹈灯佑沃龙喇言剐搂擒锄辊处再壁滤洒表绒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陈浩元:文后参
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