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小老板走出经营管理误区:
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
小老板的哪些不良习惯阻碍了自己和企业的进步?为什么小老板忙得昏天黑地企业却矛盾重重?为什么小老板煞费苦心却无人可用?面对金钱小老板如何才能摆正心态?什么样的书才对小老板有用?为何小老板要成为企业家有如登天之难?小老板的出路在哪里?
十年时间、一千五百多个县城、近一千位小老板,为本书作者提供了能近距离接触、研究小老板的机会,从而将小老板的众生相在笔端刻画得淋漓尽致。辛辣的讽刺和批评掩盖不了作者希望小老板成长、发展的良苦用心,生动有趣的文字除了让读者会心一笑外更值得小老板们反复思量。
关键字: 成长成功管理金钱企业小老板用人
小老板的十大不良习惯
《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曾经比流感还要流行,据我所知,很多老板特别是小老板,要求员工人手一册。尽管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伪书”,真相大白后也并未降低多少它的受欢迎程度。
1给自己找借口
我可以找借口员工不能有理由
《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曾经比流感还要流行,据我所知,很多老板特别是小老板,要求员工人手一册。尽管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伪书”,真相大白后也并未降低多少它的受欢迎程度。
因为该书拨动了小老板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中国老板尤其是小老板总是希望员工给他结果——有条件要给结果,无条件也要给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技能、资源的限制,很多时候员工缺少获得结果的必要条件,这时,小老板就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超人,能自力更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一切都是借口和理由。
中国有句俗语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惜中国小老板却一向执行双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小老板这样给自己找借口
有句话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换成小老板的管理哲学就叫“我可以找借口,员工不能找理由”。
只要与小老板近距离接触过,这些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吧:新理念好方法,小老板就是不接受,他的理由是不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搞模仿不创新,小老板振振有辞,说这是同质化时代的竞争特征;不尊重规则,打擦边球,小老板的解释是,大家都这么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小老板脾气大,不拍桌子却骂架,小老板们反而很委屈地告诉你“爹娘生就了我这个坏脾气,我也没办法”;听不进意见和建议,搞独裁搞一言堂,小老板似乎也是有根有据——市场必须快速反应,需要一元化领导。
找借口是传统文化的产物
为什么会这样?这事还得从传统文化说起。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道德和法律从来就是统治者手中的工具,其目的是用来管理和愚弄大众,而自己是不用遵守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本是中国古代法治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却是没有犯罪的王子很少,真正被治罪的没有(帝位之争例外)。
文化的惯性是十分强大的,商业则是对文化的一种解读和表现,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商业。中国的老板,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在企业中享受着皇帝一样的特权——不找借口是老板制订给员工执行的标准,对于自己永远是例外。
找借口是为了证明自己没输
老板是市场的产物,竞争是市场的根本法则,又是每个老板的个性。老板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老板,是因为他们在竞争中成为了赢家,而赢的结果,也成就了老板们通吃的心态——只许赢,绝对不能输!
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失败和成功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但要强的小老板,对在竞争中出现输的结果是不能接受的,面对残酷的事实要么不接受,要么证明自己没输。所以再糟糕的情况,经过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其实就是找理由、找借口),你会发现事情好像并不太坏,甚至还尽在掌握:
该做的都做了,本来就要赢了,可是运气不好;
虽没赢,但至少没输;
即使输也还有人输得更惨,少输当赢,这种感觉很重要。
找借口是为了树立威信
老板是需要权威的,权威就是权力和威信。在中国企业的职权结构中,老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有了权力并不代表就有了威信,因为威信不是权力赋予的,而是荣誉铸就的。因此,小老板们喜欢揽功推过。揽功——把每一点成绩都记入自己的档案簿,以期很快建立自己光辉而伟大的形象。推过——错误、失败、损失等负面记录多了,会影响形象、降低威信,这是小老板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对于小老板来说,推过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推过的方法不外乎两种:其一,找替罪羊;其二,找借口。而找借口的好处显然有很多:比较容易、不花成本、利己不损人,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找借口是为了封住员工的嘴
成功是有腐蚀性的。成功让人产生盲点——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结果,每一位成功过的小老板都信心爆满。聪明人自认为应该指点江山,不需要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听到耳朵里的批评就是一种痛苦的礼物,所以他们希望员工只有耳朵而没有嘴,只听话不发言最好。而每当面临错误和失败之时,小老板们总是先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表明:其一,这不是他
助小老板走出经营管理误区--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