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澜沧县旅游开发.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云南澜沧县历史文化旅游的设想【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于云南省澜沧县旅游开发的设想,主要涉及其所拥有的傣族、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且对于其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上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设想。【关键词】澜沧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旅游一、澜沧县概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澜沧县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毗邻缅甸,。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1915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属亚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明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境为孟连长官司(清代改为宣抚司)辖境。清代,又先后封委了大雅口土都司、芒海土守备、大山土守备、贤官募乃土把总、圈糯土千总以及上下勐允土把总军几个土司,县境成了各土司分治的局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正式核准于谦糯设镇边直隶厅,隶云南省迤南道。民国2年(1913年),镇边直隶厅改为镇边县,民国4年(1915年)又改名为澜沧县。清末至民国初年,县境虽已有行政设置,但由于地处边疆,土司统治根深蒂固,基层仍控制在土司手里,政府办理政务均需依靠各土司。土司制度对稳定边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司的残酷统治,也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国年间推行区、乡、闾、邻制后,鉴于县内情况特殊,仍任用各地土司担任区、乡、闾、邻长。此后,随着国民党政权组织的不断完备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逐步趋于消亡。1949年2月,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装解放了澜沧全境,并于4月成立澜沧专员公署。同年12月,撤销专员公署,仍恢复澜沧县。195

澜沧县旅游开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2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9-0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