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境的再分类语境分类语境分语境分类语境分.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境的再分类
王希杰
提  要:“语境”是当今非常流行的术语。语境是当今的热门课题。语境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认识“语境”本身。区别出不同类型的语境,这是语境研究科学化的需要。
     
关键词:广义语境  狭义语境  动态语境  静态语境  显性语境  潜性语境  历时语境  共时语境
        0   引言:语境和语境研究
    语境的重要,古代人早就注意到了。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形成一门语境学,是现代的事情。语境的重要在于它和意义之间的密切关系: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是通过语境而实现的,换句话说,表达的意义是表达者的语境所提供的,或者说是语境所创造出来的。在接受者方面,他所接受的意义其实是他所把握到的接受语境所赋予的,或者说是其接受语境的产物。交际活动中的意义是一种语境意义,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没有了交际的意义。
   语境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学问,而且在今天还是一门很时髦的学问。但是语境学还远远不能够算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语境研究需要进一步地科学化。这个科学化进程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语境本质的认识,因为对于研究对象本质特点的新认识将促进该学科的进步和繁荣。我们相信,对语境的本质的再认识,必将导致对语境的再分类。
    关于语境的分类,10年前,我们在《修辞学通论》中的《语言环境的分类》中说:
         现在,从交际活动的四个世界理论出发,可以区分四个语境:语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然后再区分为语言内的语境和语言外的语境两种。语言内的语境是小语境,微观语境,即上下文。语言外的语境则是大语境,宏观语境,即情景。语言外的语境由物理语言环境、文化语言环境、心理语言环境所组成。语言歪的鳄鱼机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明语境,包括物理语境和文化语境。二是晦语境,指的是心理语境,表现形式不那么明显,不能直接看到,容易被忽略。(1)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本文进一步考察的一个出发点。
           一  广义的语境和狭义语境
    “语境”的“语”本是语言——人美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境”本指语言的环境。但是现在是已经,或者说常常是扩大到非语言上了,“语”指所考察的事件;“语境”指所考察的事件所处的环境,不局限于语言交际活动,这可以叫做广义的语境。专指语言的环境的,可以叫做狭义的语境。
    唐人李延寿的《南史》中写道:
       元嘉七年,文帝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文帝宴会,有归化人在座,上问(顾)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辞答“有十万仗”。旧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善之。(第三十五卷,顾琛传)
    元嘉七年是公元430年。这里的帝是宋文帝刘义隆。其中的“旧库仗不言多少”——武库中武器装备的数量是国家一级机密,保密制度是不允许公开言说的——就是对话语语境的必要交待,意思是说,宋文帝的问话是不得体的,违背了保密制度,损害了国家利益。特别是,第一,刚打了败仗,武库空虚的时候,宋文帝问话中的“犹”字尤其值得注意;第二,在座的还有敌国刚归顺的人。在这样的语境下,顾琛的答话才是非常精彩的,所以才能得到皇帝刘义隆的赞赏。这是狭义的语境,作者交待狭义的语境为的是帮助读把握话语的特定含义。
     狭义的语境就是语言的语境,例如:
(1)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登山》)
(2)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完全相同的句子,但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义就是大不相同了。
   《周易》: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于渊,无咎。
      九五:亢龙,有悔。
      上九:见群龙无首,吉。(《上经》乾卦)
    龙的意象只有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才有意义;龙在不同的语境里出现,其意义是不同的。这是广义的语境,非语言的语境。相同的行为,在不同的时代或地域,意义不一样。相同的手势和体态,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含义不同,这类语境是广义语境。
   清人赵藩有一幅著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来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势”就是语境,“审势”、“审时度世”就是把握语境。《资治通鉴》卷六十七:
      法正谓(诸葛)亮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亲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谊,宜相降下,

语境的再分类语境分类语境分语境分类语境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