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又称"大中楼"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四面没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八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五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龙子祠位于临汾城西的姑射山下。寺前泉水涌泻而出,清澈透明,人称龙子泉。泉水流量较大,渠道纵横,灌溉万顷良田,一派水乡风光。因泉水泽润于民,人们建祠祀奉。祠坐北向南,创建于唐,元、明、清各代都有增建修葺。现存山门、过殿、水母殿、康泽王殿等主要建筑。祠内还有碑碣11通,对研究当地的水利开发和祠宇沿革有一定价值。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有传统庙会,四方农商云集,十分热闹。牛王庙元代戏台位于临汾市区西北25公里处的魏村牛王庙内。庙内现存后大殿三间,献亭、戏台各一座。河东地区是我国北方古代戏曲艺术的摇篮,至今保存着多处古代戏剧壁画、雕刻和戏剧艺术建筑。庙内的元代戏台,重建于元至治元年(1321)。戏台平面近方形,四角立柱各一根,前檐为八棱石柱,宽敞开阔,音响效果较好,对研究我国戏剧艺术和演变有重要价值。庙内献亭,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也是一处较为珍贵的古代建筑。苏三监狱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南路,总面积61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96年),是我国迄今为止现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监狱,1959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狱有两道门,双层围墙,墙垣高耸,内有若干窑洞式牢房以及囚犯用的水井、水槽等。在普通牢房南端西侧狱墙半腰处,有一座用砂雕刻成的小庙,内有3尊神像,居中为首者为狱神臬陶。后院门首挂有虎头牌,是关押重犯或死囚的牢房。苏三就关在此院窑洞内,故称苏三监狱。苏三监狱的布局和刑制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戏剧《玉堂春》、《女起解》、《三堂会审》的主要实物资料。,始建于宋仁宗皇佑初年(1050年)该寺在历史上经历了5次大的维修,现存观音寺是1994年重新修建的。观音寺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寺院的山门,三门并立,中间是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全寺由上下两院组成,下院成四合院布局,下面为主殿观音殿,东西空洞各三间,互相对称,东面供奉送子观音,西面供奉地藏王。上院为大雄宝殿。上院、下院和山门三个主体部分把整个寺院分隔得错落有致。飞檐斗拱,与色彩艳丽的琉璃瓦相互辉映,典雅肃静,十分壮丽。霍州鼓楼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霍州市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建筑精巧玲珑,独具一格,为明代建筑艺术精华,已载入《中方米,总高27米。底部砖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贯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阁楼一层四周屋面楣额上方各悬挂贴金匾额一块,楼上二层回廊外沿设有观景台,木制围栏,刻有各式图案,做工精细,文物专家认为是明代雕刻之杰作。鼓楼虽经历史沧桑,但其历史魅力犹存。鼓楼原名谯楼,
临汾历史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