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山花儿会音乐形态研究.doc:..老爷山花儿会音乐形态研究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青海省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山顶海拔高度2928米,。山顶有太元宫(即关帝庙),故俗称老爷山。老爷山花儿会与其它花儿会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我们己知,大多数花儿会的会场一般都在名山古刹,远离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繁荣的城镇,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而老爷山则不同,美丽的大通县城就在老爷山脚下,县城中散发出的现代气息,为花儿会增添了独有的魅力。老爷山花儿会会期五天,从农历六月初三开始,至初七结束,六月初六是当地群众所称的“正日子”,也是整个花儿会的高峰期。但从初一开始,艺人、商人、信徒等就已经开始忙碌了。从参加者的民族来看,主要来自附近各民族,有汉族、回族、土族、藏族等;依年龄性别来看,如今已无太多约束,男女老少都可参与(但旧时花儿会上主要是青年男女,已婚女子按照当地习俗是不能参加的,上了年纪的不论男女,都不便参与);依参与者身份来看,游客最多(包括农民、工人、学生等各个阶层),商人次之(外地商人占有一定比例),朝山求神者再次Z,还有少部分专业和业余的艺人、歌手和远道而来的学者等。由于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表现在音乐方面,也呈现出多种形态并存的局面。从笔者在此期间考查来看,主要有花儿音乐、宗教音乐、民间小调以及受现代传媒影响的外来音乐。一、“花儿”音乐这是整个花儿会屮最主耍的音乐形态,也是最具地域特色,最有象征意义的音乐形态。其会场有多处,草滩边、山林中都有群众自发形成的对歌场面;有组织的比赛演出形式在花儿会上是非常多见的,尤其在山下,只要开阔区域,大都会被组织者利用,参与者非常之多。1・音乐特点老爷山花儿曲调悠扬、高亢瞭亮、跌宕委婉、自然流畅。其主耍流行曲令有《直令》、《水红花令》、《氽马令》、《老爷山令》、《东峡令》、《咿呀咿令》、《三闪令》、《沙燕儿绕令》、《黄花姐令》、《好花儿令》、《梦令》、《梁梁上来令》等十多个曲令。其屮,《直令》是本地区最受欢迎的曲令,只要爱唱花儿者,几乎都会唱,甚至“一个歌手只要一唱《直令》,便知其水平高低”。《老爷山令》、《梦令》、《东峡令》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三首曲令,其曲调特色鲜明,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花儿音乐中所体现的浓郁的地域特色,英首要条件即是富有特色的音阶与调式。老爷山花儿中最多见的是以徵、羽、宫、商组成的四音音列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五声咅阶、六声咅阶和七声咅阶。其调式,徵调式最多见,商调式、羽调式次之。节拍,主要表现为三拍子、二拍子。曲调的旋律进行以四度特性音程为主,辅以部分级进,七度大跳在旋律中非常富有特色。强调商音和徵音。唱词多为四句,每两句即形成该曲体,旋律唱两遍。上、下两乐句是构成曲体的主体,其关系多是变化重复,“衬腔”为乐句的过渡、曲体的扩充、旋律的发展、情感的延续和转折、升华等起着重要的作用。2・老爷山“花儿”的演唱形式主要有三种:(1)竞争激烈的对歌擂台赛花儿会上这种形式是最富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演唱形式。在早期老爷山后山的花儿会上,是民众自发的比赛形式。先有一方“亮嗓”,另一方则表现“不服”,耍一试高低,比赛就在这种一来二往对歌中进行。
老爷山花儿会音乐形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