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导引】本文可通过“抓关键词句”,抓住“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这句关键句,而后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作文为哲理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人应该用宽大的胸怀去消解人生的苦痛”。材料的中心十分明确,考生只需结合对材料的理解,作出自己合理的回答即可正确立意。纵观多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在内容上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一是引导考生审视内心。这道题目,考生既可以从关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写,也可以从审视内心修养的角度上说,审题的难度不大,这也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人心可以比湖大,比天大,超越宇宙。只要有足够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就能够战胜生命中的各种痛苦。如果只有一颗狭窄的心,那就只能忍受一点点的痛苦,只会怨天怨地,整天抑郁难受,结果是一事无成。,化苦为乐苦和乐(甜)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产生苦和乐(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物质方面的,也有主观精神方面的;有个人生理感官的,也有社会心理的;有历史条件的,也有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等因素。苦和乐(甜)的转化与这些因素和条件是相关的。如:一个人的客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能努力地创造条件,改造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理想得以实现、事业获得成功,会使痛苦转化为快乐,品尝到了“苦尽甜来”的滋味……,分享快乐一个人独当忧愁,愁何以堪?众人分担忧愁,忧愁终被化解。众人分享快乐,最终变成无数个快乐。个人要融入集体之中,共同创建和谐社会。【例文】谙熟平和,淡漠浮躁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能弹出惊世的绝唱。”每一个人的人生总是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或苦痛,面对苦痛,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抱怨,而应该以平和的心去看待。平和的心就好比湖水,可以化咸苦为甘甜;浮躁的心则如杯水,让咸苦愈加浓烈。回望历史,品味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落霞尚漫天”,咀嚼韩愈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感受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番话语,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名人,纵使年老体衰,纵使毫无余力,但仍有一颗永不泯灭的心,这何不是因为他们淡漠了浮躁,领悟了怀有平和之心,方能壮志凌云的真谛,从而升华了人生,腾飞了壮志。再看今朝,以平和之心看待苦痛的最终收获成功的事实在不胜枚举。众人仰望的林丹,原是一个浮躁而有些自负的运动员,比赛中遇到的挫折苦痛让他及时反省,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雅典奥运会的失败教会我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比赛和人生。”这是因为林丹能及时地淡去浮躁,谙熟平和,到今天,他已握有了17个世界冠军头衔。韩国总统朴槿惠,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总统女儿——韩国独裁者总统朴正熙夫妻先后遇刺、众叛亲离,带给少女时代的朴槿惠噩梦般的回忆。但她却以平和的心态,在沉寂
一杯水和一湖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