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孝[1].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语》中的“孝”拷问:常回家看看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曾经在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一夜唱遍华夏大地。她是儿女对父母真情孝心的表达,她是父母对儿女舔犊之爱的表达,她唱出了子女和父母心灵的呼唤,也唱出了社会富足后对孝心的呼唤。其实千百年来“孝”一直都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流淌,而且一辈辈传承,绵绵不绝……   《论语》中一共有14章关于孝的,综合归纳起来,是从小孝孝于亲,大孝孝于民(社会)两大方面讲述的,即一方面从个人孝的具体行为和与之关联的评判标准来讲述,另一方面从孝如何服务、贡献社会来讲述,非常全面!    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 从个人的角度即小孝孝于亲   1、孝的具体行为。   为政第二5 孟懿(yi音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而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樊迟这件事:“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也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这里孔夫子给了我们的一个孝的基本原则——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要这样,举个例子:不违背他们的生活习惯、不改变他们的世界观、社会观等等。丧葬也要这样,举个例子:不违背他们生前的遗愿,比如合葬、捐赠身体器官等等。以上的解读只是从字面来的,如果对于这一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引申,我个人认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论述的非常好,详见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上下册版《论语别裁》,上册第79页—89页。)   总结:孝的基本原则——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   为政第二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无所不至,唯恐子女身体有疾病或工作、生活出乱子有麻烦,子女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再额外操心,这就是孝。这种解释在逻辑和情理上都能说通,我想其对象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吧,我们还处在为自己和妻儿努力赚钱的阶段,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少让父母操心就是孝。2.“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能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上升到个人修养的层次了,我想其对象大概是那些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吧。这种孝不容易做到,她需要很高的修养啊。   总结:1,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额外再操心,这就是孝。2,要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   为政第二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物质赡养(养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在这里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古代的狗和马一样都属于六畜,是农业生产的生产工具之一,每天能吃饱就不错了,可不是我们现代的宠物狗。现在许多宠物狗吃狗粮、喝牛奶、穿狗衣、登狗鞋、理狗发、散狗步、洗狗澡、看电视、听人说话。。。孔夫子通过举个实例告诉我们,对父母除了给予物质给方面的,还要给予精神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是“敬”——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比如:吃饭、穿衣的习惯,接人待物的习惯等等,要知道对于每个人来说绝大多数的事都是: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孝包含了物质赡养的“养”和尊重个人想法的“敬”,在我们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已经越来越丰富,那孝中的尊重个人想法的“敬”就更加重要了。   总结:孝包含了物质赡养的“养”和尊重个人想法的“敬”。   为政第二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音转),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有事情,年轻人(我们)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对父母尽量和颜悦色就是孝!扪心自问这一点说着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啊。。。想做到和颜悦色不妨试试这种心态——把父母也当客人的心态,有句古话叫:儿大便是客;其实父母年纪大了也是客。我们能对我们的客人热情而有分寸,热情反映在情绪上主要就是和颜悦色,有分寸主要是多听客人说话、不驳倒客人的想法同时不强加给客人他不喜欢的想法。其实我们对客人能这样,那么对父母也应该这样啊,多一些和颜悦色的商量和聊天,少一些情绪化的硬话和“甩脸子”。。。   总结:对父母尽量和颜悦色就是孝!多一些和颜悦色的商量和聊天,少一些情绪化的硬话和“甩脸子。 2、关于孝的标准——孝不孝谁说了算!   学而第一11 子曰:“父在,观其志

孝[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707 KB
  • 时间2019-0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