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生产技术培训之灵芝在古籍中的记载灵芝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珍品。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灵芝的传说,在这些神话般并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中,将灵芝奉为“仙草”、“瑞草”,并视其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论及灵芝的著作。《神农本草经》约见于公元前一实际左右,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也是最早论及灵芝的药学著作。此书收载365种药品,并将所载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皆为有效无毒者,灵芝则被列为上品。此书详细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其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随着岁月的流失,还有大量有关灵芝的著作已失传。对此,我们只能从尚存的文献中,间接了解其内容。如《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据传此书是一部介绍“服饵芝菌之法”的专著;《通志*艺文略》“道家服饵类”著有《太上灵宝芝品》一卷;《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灵秀本草图》六卷,《芝草图》一卷,《种神芝》一卷。这些著述中对灵芝的描述多带有迷信色彩,认为服食可“延年不终,与真人同(寿)”。〈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五芝经〉、〈彩芝图〉等已亡佚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色将灵芝分为青芝(龙芝)、赤芝(丹芝)、黄芝(金芝)、白芝(玉芝)、黑芝(玄芝)五类,即称五芝。此外附紫芝(木芝)。该书详细地描述了此六类灵芝的产地、气味、和主治。指出:青芝“酸,平,无毒”,可“明目”,“补肝气,安惊魂,仁恕”;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黄芝“甘,平、无毒”,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白芝“辛,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捍、安魄”;黑芝“咸,平、无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紫芝“甘,温(平),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还强调此六种灵芝均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草经〉中对灵芝的这些论述,被其后的历代医药学家尊为经典并引证,沿用至今。一些著名学者还对古籍中有关灵芝的错误观点,特别是封建迷信观点加以评论和批判。如苏敬针对“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的论点,提出“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实际上是对按五行学说,以“五色”配“五岳”,划分灵芝的产地持不同意见。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按“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盖亦据理而已,未必其气味便随五色也”。更为重要的是,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批判了古代对灵芝的宗教迷信观点,指出“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关于灵芝药食兼用的特点,有许多论述。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说:“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之所食”。李时珍指出:“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则芝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陶弘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苏敬则认为:“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从这些论述中,还不难看出,古代天然灵芝较少,且难得,这不仅提高其价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广泛应用。我国古代学者对灵芝的
灵芝生产技术之灵芝在古籍中的记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