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口硬盘和平共处的秘诀
串行接口硬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SATA硬盘)现在已经很普及了,与之相对应的情况是,市面上的并行接口硬盘(即通常所说的IDE或PATA硬盘)生命力仍旧旺盛。而且对相当数量的用户而言,他们还需要原有的并口硬盘继续发挥余热。于是新旧两种接口的硬盘如何共存,并最大限度地提升硬盘的工作效率、减少性能瓶颈,也就成为了许多朋友关心的话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买一个硬盘盒,做成移动硬盘,进而通过USB接口来进行连接。该方案适用于经常需要转移大量数据的用户,而且在软硬件的设置上都是最方便的。特别是那些笔记本电脑用户,要想继续使用原有笔记本电脑硬盘上的数据,这几乎是惟一的选择。目前移动硬盘主要使用USB ,数据传输率在20MB/s左右,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已经足够了。
不过对于那些台式机硬盘用户来说,这样的移动硬盘太过笨重,而且现在市场上的移动硬盘盒质量良莠不齐,供电、散热引起的兼容性问题时有所闻,而且还需要额外的投资。所以我们更常用的是直接在串口硬盘平台上挂接并口硬盘的做法。目前尽管大多数的主板都已经支持串口硬盘,但仍保留有至少一个IDE接口,主要是供光驱使用。由于一般的IDE数据线都可以连接两个IDE设备,因此我们可以在光驱的数据线上直接挂接一个并口硬盘。
接口选择与跳线设置
由于连接在同一IDE接口的硬盘和光驱的数据传输速度往往会受制于速度较慢的设备(通常是光驱影响硬盘速度),造成传输率降低,因此性能上会有一些影响,而且能连接的硬盘数量也非常有限。但是此方案不需要额外投资,连接方式也最为简单,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只是希望把老的并口硬盘挂在机器上用于数据导出、备份等用途,并不在乎性能上的些许损失。
挂接并口硬盘的关键步骤在于正确地进行主板的设置和主从盘的分配,使其占用的IDE通道位置不会互相冲突。很多朋友在使用并口硬盘时遇上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多半与此有关。以笔者使用的华硕P5GDC PRO主板为例(915P芯片组,ICH6R南桥),,现需挂接一块并口的西部数据WD800JB硬盘作从盘。将希捷硬盘连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然后将西部数据硬盘与光驱一起接到主板IDE接口上。注意,由于在本例中希捷硬盘为系统盘,而串口硬盘是没有主从盘之分的,这时SATA1的作用就相当于IDE通道中的主盘位置,因此这个位置绝不能接错。而西部数据硬盘的设置也是有讲究的,要将它的跳线设为“Master”(主盘),光驱跳线设为“Slave”(从盘),并相应地连接PATA数据线的Master端和Slave端,如果接错了仍可使用但会大幅度降低硬盘的性能。
BIOS中不同模式的选择
连接好相应的数据线及电源线后,启动电脑进入主板的BIOS界面(一般是开机时按DEL键),进入“IDE Configuration Menu”,可以看到其中关于硬盘接口设置的选项。第一个选项“Configure SATA As”下面有三个选项:“Standard IDE”、“AHCI”和“RAID mode”,使用默认的“Standard IDE”即可;然后第二项“Onboard IDE Configuration Mode”中有两个选项:“Enhanced Mode”patible Mode”,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200
双硬盘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