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分析作者:韩毅力,贺大林,王明珠【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内分泌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获访70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死亡18例,获取完整随访资料者56例,96%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清PSA下降[治疗前(±)ng/mL与治疗后3月(±)ng/mL,t=,P]。结论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明显控制疾病进展,改善尿路梗阻等症状,但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是否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herapyoflateprostatecarcinomaABSTRACT:,18/70cases/%patientsimproved,PSAdecreased[Beforethetreatment(±)ng/(±)ng/mL,t=,P].herapyisanimportantmethodinthetreatmentofprostatecarcinoma,:prostatecancer;herapy;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 近年来,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各种原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失去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机会。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不仅仅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我院近年来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70例,年龄53-82岁,平均岁。多以排尿梗阻、血尿以及转移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因前列腺增生行开放或经尿道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入院后,均按照诊疗标准进行直肠指诊,PSA检测,同位素骨扫描,胸片,盆腔MRI或CT等检查,明确疾病的分期分级。根据疾病进展、身体情况、年龄等,首次治疗均选择内分泌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应用联合雄激素阻断、选择双侧睾丸切除术或LHRHA联合应用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或比卡鲁胺。部分患者联合应用放疗。少部分患者接受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判定对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①PSA,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行血清PSA检测,此后每半年检测1次。抽血前排除任何前列腺检查,如前列腺按摩、经直肠超声等。治疗后血清PSA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为有效;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包括转移性骨痛减轻、自觉排尿梗阻症状减轻。③影像学检查,骨扫描提示转移病灶缩小,或无扩大;前列腺相关检查提示前列腺体积缩小或无增大;胸部影像学检查肺部无新发转移灶提示病情稳定或好转。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以P结果本组随访70例患者,随访时间年,随访方式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其中18例死亡,目前生存52例。获取完整随访资料者56例。56例中,临床分期:A期1例,B期6例,C期14例,D期35例;Gleason分级1级1例,2级9例,3级16例,4级26例,5级4例。其中49例首诊为中晚期前列腺癌。对49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随访资料显示96%患者治疗反应良好,下尿路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随访同位素显示骨转移病灶得到控制,2例甚至骨转移灶消失。经直肠B超显示前列腺体积缩小或无增大。随访病例中共死亡18例,1例为脑血管意外死亡,17例死于前列腺癌并发症如严重血尿、衰竭等。生存时间为10-71月,前列腺癌并发症死亡率占随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个月。随访显示内分泌治疗前后PSA出现下降趋势。尤其在治疗反应良好患者中。治疗前PSA平均为(±)ng/mL,治疗3月平均为(±)ng/mL,治疗6月后平均为(±)ng/mL。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多数患者PSA在治疗半年内降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值,显示治疗反应良好。而在死亡病例中,多数患者PSA下降缓慢,甚至上升。另外1例从发病到死亡时PSA均小于1ng/mL。讨论前列腺癌的
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